房屋歷史
這座現在叫朱德與母親陳列室的院子地處李家灣,本是丁姓地主廢棄的一座![朱德與母親陳列室](/img/e/3b8/nBnauM3XwUTOzUTN0kDO5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5g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該院始建於清乾隆末年,坐北朝南,是一座土木穿逗結構、青瓦房面的川北典型民居三合院,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建築面積216平方米。
正房五開間,高大寬敞,雕花門窗,做工精細,建在一塊1.07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中間有梯道5級,上階沿進入堂屋,兩次間為臥房。西稍間系煮酒酢坊,西側轉角橫屋屋基低於正房1米,階沿高出院壩約26厘米。
![朱德誕生地](/img/7/e78/nBnauM3X3IDNxIzNzgjM2cDM5MTM4YzMwgTN1MTNwAzMxAzL4I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886年12月1日早晨(農曆冬月初六辰時),朱德同志就誕辰在這間倉屋裡,一直住到1895年底才離開此地,遷居琳琅山東面的朱家大灣老屋。朱德同志在此生活、勞動、學習達9年時間,度過了不平凡的童年。李家灣有朱德同志當年勞動過的月亮田,遊玩過的琳琅山西寨門和丁家花園。
保護修繕
1981年3月7日,朱德同志誕生地被儀隴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31日,南充![朱德母親](/img/9/875/nBnauM3X1ADNxUjMzkDO5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5g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朱德同志誕生地因年久失修,檁桷挑梁等木質結構朽爛斷裂,安全防範配套設施差,嚴重影響了其教育職能發揮。2004年11月,朱德故居保護建設指揮部按照“著眼保護,維修為主,修舊如舊,尊重自然,不大拆大建”的原則,制定了朱德誕生地維修保護方案,於2006年4月9日啟動,按丁家院子原建築軸線、原建築形制、原建築結構、原建築材料、原建築工藝技術進行全面修繕保護。
![朱德與母親塑像](/img/1/0b1/nBnauM3X2ITOwEDM0kDO5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5g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堂屋東西次間牆壁上陳列著朱德的母親鐘太夫人簡介,玻櫃裡存放著簪子、象牙煙桿、竹筷籠、裹肚、帽子、手工刺繡枕套、土布手工刺繡手帕,剪刀、縫衣竹尺、土青花瓷器、青花酒杯等遺物。
朱德生母鍾夫人是一位能幹嫻熟、和藹善良的家庭主婦。對待子女嚴格而慈祥。童年時代的朱德受母親的精心教養,與母親情感篤厚。1944年4月,朱德在延安各界追悼其母鍾夫人逝世的大會上,敬獻了《回憶我的母親》這篇祭文,以表達他對母親的無比敬愛,毛澤東稱之為“偉大之母性”。
堂屋正中按倉屋式樣仿造裝飾,塑有二尊仿銅塑像,好似當年朱德看著母親紡線的情景。
東轉角房塑一尊朱德青少年時看書寫字的仿銅塑像,牆壁上陳列著朱德與夫人康克清對母親的懷念的圖片及在延安悼念其母親場面的簡介。
為遊客參觀瞻仰方便,修通了通往朱德同志舊居(朱德故居)、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及朱德父母舊居相連的公路,在院子外的西側還修建了廁所和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