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79年10月――1983年7月 湖北財經學院政治系政治經濟學專業(本科、經濟學學士)
1983年9月――1986年7月 中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系(研究生、經濟學碩士)
2003年9月――2006年12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西方經濟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88年10月――1994年11月 中南財經大學經濟研究中心講師
1994年12月――2003年6月 中南財經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1996年12月取得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2003年6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2008年1月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
主講課程
本科生:政治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總量經濟學
碩士研究生:現代企業理論與企業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研究方向
人力資源開發,企業制度和企業理論,新制度經濟學。
主要貢獻
課題研究
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及人力資源的開發》(2003年結題),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05年主持完成 WTO與湖北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項目——《國企改制中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和諧湖北的構建》(課題負責人)。此外參加完成的其他課題有《加入WTO後湖北引進外資的制度環境及評估體系研究》;2004年湖北省教育廳教研課題“多媒體教學中的相關問題研究——以政治經濟學為例”。
著作教材
《產權制度變遷的多層次分析》(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新制度經濟學》(教材)200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經濟學通論》(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政治經濟學》(教材)2005年修訂版,東北財大出版社;《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教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出版。
論文
1、論市場的上層組織及其功能。(第二作者)2007年第1期(被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學文摘卡》2007第2期轉摘。
2、交易費用測量的兩個層次及其相互關係研究述評”,《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第二作者)第23卷2006.7 。
3、轉型期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多視角分析”,《財貿經濟》(第二作者)2006.1(被人大複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07年第3期全文轉載。
4、論新制度經濟學中國家的四大職能”《湖北經濟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6.3(5月)。被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學文摘卡》2006.3全文轉載。
5、集體行動的困境與制度選擇。《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6.6(11月)。
6、新制度經濟學國家理論的構建。《經濟評論》(第一作者)2006.5 。
7、尋租理論:產權理論的一個擴展:兼論新產權理論的構架及其現實意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被人大複印資料F11《理論經濟學》2006.10期全文轉載)2006.4。
8、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完善土地承包經營的產權制度。《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年第3期。
9、學習馬克思的理論有用嗎?。《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11期。
10、第五屆全國政治經濟學年會觀點綜述。《經濟學動態》(第二作者)2004年第1期。
11、論開發中國家的制度移植及其績效問題。《福建論壇》(第一作者)2004年第4期(該文人大複印《理論經濟學》2004年第11期轉載)。
12、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思路與對策。《農業經濟問題》2003年第1期 。
13、論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14、論我國國家創新體系的制度安排。《巨觀經濟研究》2002年第12期。
15、非市場化制度安排、制度租金與制度成本。《財貿經濟》(第一作者)2002年第11期。
16、人力資源—現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因素。《企業經濟》2002年第1期。
17、我國企業人力資本的現狀分析。《經濟管理》2002年第5期。
18、從加入WTO談中國人力資本投資。《財貿經濟》2001年第11期。
此外,在《中國人力資源開發》、《天津行政學院學報》、《廣東商學院學報》、《改革與戰略》、《遼寧經濟》、《湖北社會科學》、《湖北招生考試》、《學習與實踐》、《長江日報》、《遼寧日報》、《武漢宣傳》等報刊雜誌上還發表了數篇論文。
獲獎記錄
1、2007年9月獲湖北省高校工委“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2、2006年被評為校優秀教師,並榮獲“師德師風標兵”稱號。
3、2005年獲經濟學院首屆院長教學獎。
4、2004年主講的政治經濟學課程被評為湖北省精品課程。
5、2004年入選學校“511”工程的科研骨幹教師 。
1993年獲1992-1993學年度教學優秀獎;1994年獲1993-1994學年度教學優秀獎;1996年獲1995-1996學年度教學優秀獎;2002年獲2001-2002學年湖北高校"兩課"教學先進工作者稱號;2002年獲2001—2002學年"華為獎教金";2003年獲校優秀女職工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