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垂範,發展桑蠶生產
城北村為鄉駐地村,交通便利,緊依中沂制絲有限公司,發展桑蠶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長期的粗放管理加之技術缺乏,農民收入較低,致使大多數婦女閒散在家,朱學芳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如何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朱學芳思忖在三,決定先做出個樣子來。1996年,她承包了3畝桑地,訂閱了大量報刊雜誌,從建園到管理,從蠶室溫度、濕度到光照,朱學芳虛心學著,並一一做了記錄。就這樣,她邊學邊摸索,邊積累經驗,總結出了一套養蠶之道。當年蠶繭收入超過了3000元,是當時糧食收入的3倍多。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民眾看到了植桑養蠶的經濟效益,紛紛向她請教。朱學芳便因勢利導,組織全村婦女大力發展植桑養蠶,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城北村桑園面積達到了1500畝,人均種植達到1畝,家家戶戶建起了養蠶大棚,僅此一項,人均增收1000多元。
在帶領婦女植桑養蠶的過程中,朱學芳意識到,光靠老模式、傳統經驗是不行的,再加上婦女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不高,整體素質差,難以抵禦市場變化的衝擊。為此,她向村兩委建議興建圖書室,村兩委採納了她的建議,投資5000多元購買了1000多本種、養、加方面的技術書籍,訂閱了《臨沂日報》、《大眾日報》、《農村大眾》等報紙,並通過遠程教育向農民播放科技電影,形成了大棚養蠶“3+1”模式,即三畝桑園建一個養蠶大棚,使村民不用外出就掌握了大量的實用技術。到目前,全村90%的婦女勞力掌握了植桑養蠶技術,增強了抵禦市場變化的能力。
大力提倡農村新風尚,抓好計畫生育工作
說起農村來,紅白喜事攀比成風、鋪張浪費的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一些村民認為:兒女婚姻大事要操辦得紅紅火火、體體面面。你蓋三間大瓦房,我就蓋二層小洋樓,為了爭得這所謂的“面子”,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拼著命的乾,許多人因身體吃不消而病倒,有的因蓋房子欠了債導致婚後夫妻間、婆媳間、妯娌間產生矛盾。還有村民認為,為父母操辦喪事,花的錢越多,排場越大,對死者就越孝順。這種不良風俗致使許多村民在父母生前不盡孝道,死後又是請人吹鼓手,又是扎紙人、送冥錢搞封建迷信活動,少者花數千元,多者上萬元,浪費嚴重。針對這種不良現象,朱學芳提出了喜事新辦、喪事儉辦的建議,村里為此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專門負責全村的紅白喜事。這種做法,既減輕了村民的負擔,又在全村形成了良好的風氣,得到了全體村民的一致認可。
在計畫生育工作中,朱學芳利用人口學校定期對育齡婦女進行優生優育、法律、科技等知識的培訓,提高廣大婦女的素質。對於計畫外生育戶,她總是耐心的做工作。今年四月份進站掃尾工作中,該村杜某的家屬未進站,朱學芳得知已是計畫外懷孕,去了她家幾次可都關著門。朱學芳十分著急,和村幹部一起守了幾個晚上,發現杜某的家屬在家,朱學芳對其做工作,卻受到杜某及子女的辱罵,經過一天的耐心說服,杜某家屬終於同意計畫外引產,從而使該村杜絕了一例計畫外出生。現在村里無一戶外逃戶,無計畫外生育戶。
,
加強婦女精神文明建設
在婦代會班子建設中,朱學芳率先在全鄉成立了婦代會小組,把女黨員、女致富能手和文化素質較高的育齡婦女納入婦代會並分成12個小組,在計畫生育、農業結構調整等工作中走在全鄉的前列。每年她都要開展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好鄰居”、“好家長”、“好學生”等活動,這一活動提高了全村婦女爭當先進的決心,“婆媳爭吵”的現象消失了。全村形成了尊老愛幼、鄰里和睦、互敬互愛、團結健康的村風、民風。
在帶領婦女發家致富的同時,朱學芳認識到,要想使婦女作用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切實提高婦女自身素質,僅憑發家致富搞經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思想上下功夫,更新觀念。為此,她帶領婦女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精神,組織婦女主動參與“美在農家、富在庭院”活動,整理居室、庭院,美化村容村貌,養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為了幫助村裡的困難戶走上致富路,她又將全村女黨員、女科技致富帶頭戶組織起來,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
因工作突出,朱學芳深受民眾信任,在今年年初村兩委換屆選舉中,被選為村委委員。任職以來,朱學芳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帶領廣大婦女靠自己的雙手塑造新時期女性新形象,向求實求富、求美求樂的方向轉變,有力的促進了城北村的三個文明建設。由於成績突出,朱學芳多次被市、縣、鄉評為“計畫生育先進工作者”、1999年被評選為 “費縣第十四屆模範人大代表”,2004年被縣婦聯授予“模範婦代會主任”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