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錕

朱厚錕{1900年--1977年4月4日},:男,字止安,又字止盦,貴州省織金縣人。192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受聘在湖南長沙岳雲中學任教。兩年後,他回到貴陽,在母校貴師任教員兼任學監(即教務主任),此後15年間,主要是在貴陽各中學教英語。1942年,朱厚錕先生先後出任國立貴州大學外文系講師、副教授、他心無二志,一心撲在貴州的教育事業上,因教學功夫過硬,受到廣大學子的尊重。1949年11月貴陽解放後,朱厚錕先生完全步入大學教壇,主要是教中文,同時做些行政工作。先後任貴州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教授、副教務長。1951年院系調整後,調到貴陽師範學院任教務長。1958年恢復重建貴州大學後,他又調到貴大中文系任教授。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加上“反動學術權威”的罪名被無情批鬥。1977年4月4日,因患癌症逝世,享年77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撥亂反正,為廣大知識分子落實政策,貴州大學為朱厚錕先生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為他平反昭雪,推倒一切不實之詞,朱厚錕先生得以蓋棺定論。

基本信息

民國13年(192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受聘在湖南長沙岳雲中學任教。從此,他踏入教壇,50多年矢志於教育事業。兩年後,他戀鄉心切,毅然回到貴陽,在母校貴師任教員兼任學監(即教務主任),此後15年間,主要是在貴陽各中學教英語。民國21年(1932年)、民國25年(1936年)兩度出任貴陽師範學校校長,民國27年 (1938年)出任貴陽女中校長,在省立女師、達德中學等校也兼過課。 民國31年(1942年),朱厚錕先生先後出任國立貴州大學外文系講師、副教授、先修班班主任,民國35年(1946年)至民國38年(1949年),任外文系教授。當時他又是貴陽師範學院外語系的兼課教師,還兼任貴陽二中、清華中學的外語教師。他心無二志,一心撲在貴州的教育事業上,因教學功夫過硬,受到廣大學子的尊重。
1949年11月貴陽解放後,朱厚錕先生完全步入大學教壇,主要是教中文,同時做些行政工作。先後任貴州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教授、副教務長。1951年院系調整後,調到貴陽師範學院任教務長。1958年恢復重建貴州大學後,他又調到貴大中文系任教授。此外,他還擔任過貴州省高等院校招生辦公室主任,貴陽市人民代表、市政協委員、省文聯執行委員、省政協委員等多種社會職務。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加上“反動學術權威”的罪名被無情批鬥。1977年4月4日,因患癌症逝世,享年77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撥亂反正,為廣大知識分子落實政策,貴州大學為朱厚錕先生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為他平反昭雪,推倒一切不實之詞,朱厚錕先生得以蓋棺定論。
“業精於勤”,一個人能對某項專業孜孜以求,融會貫通,很不容易;如果要做到學貫中西,兩項專業都有所建樹,那就更不容易。朱厚錕先生英文、中文皆佳,真正做到了學貫中西,他是貴州省著名的“兩棲教授”。
他在貴州大學不僅擔任中文教學,在英語教學與研究上也獨具專長,而且課堂教學技巧高,效果好。他擔任過普通英語、英語語法、英語小說選讀、英語翻譯等多種課程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朱厚錕先生不但教英語,還注重英語的實用和翻譯。他翻譯過兩部長篇文學著作:《文苑外史》、《威爾·瓦伯頓》,另有《止盦譯叢》4冊,還寫有10多萬字的研究文章發表於各種刊物。他晚年轉到貴州大學中文系任教,已是50多歲,仍刻苦鑽研,富於進取,以他的天賦,溫故知新,舉一反三,一直在教學第一線言傳身教。他先後講授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工具書介紹、漢語史等課程,由於他的知識廣博,傳授知識的技巧高超,深受學生的愛戴。
古人說:“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朱厚錕在貴州教育界就是在山之玉,深淵之珠。他執教50多年,為祖國、為貴州培養了大批的有為人才,他的功績是永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