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介紹
朱凌飛,男,1976年2月生,雲南石屏人。1999年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畢業,獲史學學士學位;2002年雲南大學人類學系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2005年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副教授,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教育科研
主要研究方向為傳媒人類學、藝術人類學、路學人類學。
一、論文:
[1]. 《對織金氟中毒現象的社會人類學考察》,何明主編:《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8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 《裂變與統合——對一個普米族村莊社會過程60年變遷的人類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3]. 《木楞房裡的社會文化空間》,李志農主編:《全球化背景下的雲南文化多樣性》,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 《藝術過程與社會變遷——對民族民間藝術的流變的人類學思考》,《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5]. 《An anthrop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Movie A Bride of Huayao(英文)》,何明、李志農主編:《Review of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版。
[6]. 《文化認同與主體間性——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普米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探索》2009年第3期。
[7]. 《文化人類學學科體系的本土化建構與繼往開來——<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評析》,《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8]. 《史與志——對口述史與歷時性民族志研究的探討》,何明主編:《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6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1《歷史學》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
[9]. 《玉獅場:一個被誤解的村莊——關於利益主體話語權的人類學研究》,《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10]. 《民族學家的角色和責任》,瞿明安主編:《現代民族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版。
[11]. 《儀式·娛樂·展演——對民族民間藝術舞台化呈現的文化批評》,《思想戰線》2009年第1期。
[12]. 《普米族——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河西鄉箐花村》,張躍、何明主編:《中國少數民族農村30年變遷》,民族出版社2009年1月版。
[13]. 《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的學術交流》,瞿明安主編:《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4]. 《當代中國的科技人類學》,瞿明安主編:《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5]. 《對電影<花腰新娘>的人類學解讀》,《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16]. 《作為歸僑的苗族——兼論甘莊族群關係的再建構問題》,林超民主編:《新翼集》,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7]. 《文化表演:傳媒語境中的理解與闡釋》,《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18]. 《走進虛擬田野——網路民族志研究》,《社會》2004年第9期。
二、專著
[1]. 《左腳舞之鄉——牟定》,雲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 《玉獅場的故事——1949~2009:地方國家的過程與選擇》,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三、研究項目
[1]. 現代傳媒語境中的民族文化——以《花腰新娘》為例,2005年度雲南大學人文社科基金立項項目,2005.12~2006.12。
[2]. 雲南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雲南大學,2006.3~2012.3。
[3]. 儀式·娛樂·展演——對少數民族民間藝術舞台化呈現的人類學研究,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07.1~2010.1。
[4]. “藝術人類學”創新團隊,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2007.11~2010.11。
[5]. 社會轉型期少數民族村寨的發展與保護——對玉獅場普米族村寨的個案研究,雲南大學“211工程”三期民族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9.5~2012.5。
[6]. 公共人類學與人類學公眾形象的建構,2009年度雲南大學人文社科基金立項項目,2009.11~2011.11。
[7]. 藝術傳播與權力建構——人類學的藝術研究:2010年度雲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0.11~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