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簡介
朱仝與雷橫,均為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人物。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為人仗義疏財,專愛結識江湖好漢。雷橫,雖然仗義,但心胸有些偏窄。學了一身好武藝,慣使朴刀。朱仝與雷橫同為鄆城縣都頭,兩人交情很深,朱仝義釋雷橫之後,也導致二人從此走上梁山之道。朱仝與雷橫的故事流芳百世,也被排成影視劇公之於眾,2008年6月12日,大型數字電影《水滸英雄譜》之《雙峰鎮——朱仝與雷橫》成功開拍。演員焦恩俊和吳越分別飾演劇中的朱仝和雷橫。
簡介
《水滸傳》寫的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1前後)宋江等聚眾起義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筆記里有多種記載,雖不一致,但都說到力量強大,威脅朝廷,在民間影響深廣。南宋人龔聖與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說書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元年間,話本、雜劇廣泛演說,有些存留到現在,如話本《大宋宣和遺事》和元人雜劇。施耐庵把宋元以來史書、傳說、話本和雜劇等“水滸”故事加以匯集、選擇、加工、創作而寫成《水滸傳》。它以梁泊起義敘寫了農民反封建鬥爭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以深刻的思想、廣泛的內容、傑出的藝術譜出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英雄史詩、革命悲劇,反映出沒落衰敗的封建社會深重的剝削和殘酷的壓迫激化著階級矛盾,反動統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廣大人民的反抗鬥爭。
人物
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天罡∶天滿星
上山前身份及職業:鄆城縣馬兵都頭
職業∶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之四證南大將軍
武器∶九龍朝陽刀
排名∶十二
籍貫:山東鄆城縣
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六名。山東鄆城縣人,上梁山前為本縣馬兵都頭。朱仝原是本地富戶,為人仗義疏財,專愛結識江湖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善使刀、槍;他身高八尺五寸,生得面如重棗、目若朗星,頜下一部虎鬚,長一尺五寸,很象關雲長的形象,因此,大家都稱他作“美髯公”。朱仝原是鄆城縣巡捕馬兵都頭,一表非俗,面如重棗,目若郎星,美髯過腹,很像關羽,滿縣人稱“美髯公”,有一身好武藝。朱仝為人性情溫和,宋江殺了妾閻婆惜後被朱仝、雷橫放走。雷橫用枷板打死白秀英被捉,朱仝在去濟州的路上放了雷橫,因此被發配滄州。滄州知府見朱仝相貌非凡,就讓朱仝帶著四歲的小衙內玩。李逵殺了小衙內,斷了朱仝的歸路,朱仝被迫上了梁山。朱仝上梁山後,深得眾兄弟敬重,在兩破童貫、三敗高俅等大戰中屢立戰功。梁山受招安後,參加了平定遼國、河北、淮西、江南的征戰,在蘇州城下,做為梁山八員上將之一,與南軍八將捉對廝殺,率先將南軍大將苟正槍挑馬下,盡顯風威。平南歸來後,被封為保定府都統制,上任後管軍有方,後來,隨同名將劉光世出戰金兵,屢破強敵,因戰功直至升任到太平軍節度使。根據陳忱《水滸後傳》記載,最後朱仝、關勝、孫立、扈成、王進、欒廷玉、阮小七、李應、黃信、花逢春、徐晟、呼延鈺等30多位老少豪傑在暹羅島跟隨李俊創業立邦,並且抵抗過女真金朝番軍。
雷橫
排名:二十五
綽號:插翅虎
星號:天退星
上山前身份及職業:鄆城縣巡捕步兵都頭。
梁山職務:步軍頭領第四位
雷橫,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一個虛構人物。他是水滸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山東濟州鄆城縣人,原為鐵匠出身,後來開張碓坊,殺牛放賭,為鄆城縣步兵都頭。身長七尺五寸,紫棠色麵皮,有一部扇圈鬍鬚。因他膂力過人,能跳二三丈闊澗,外號“插翅虎”。雖然仗義,但心胸有些偏窄。學了一身好武藝,慣使朴刀。劉唐來找晁蓋去劫生辰綱,被雷橫抓住。幸虧晁蓋認了劉唐為侄子,雷橫才放了劉唐。晁蓋等人劫生辰綱事發後,雷橫與朱仝放了晁蓋。宋江殺閻婆惜後,他奉命追捕,和馬兵都頭朱仝一起放了宋江。新任鄆城縣知縣的姘頭白秀英到鄆城賣藝。雷橫前去觀賞,因忘記帶錢,而被其父白玉喬奚落,雷橫怒毆其父。她即唆使知縣,將雷橫枷鎖在她門前示眾,並百般凌辱,雷母來送飯時,又毆打老人,雷橫痛母心切,一怒舉枷,將她打死,被關入大牢。在押送濟州的路上,被朱仝放走,帶著老母上了梁山入伙。雷橫為山寨步軍頭領,把守山前南路第三關。在攻打高唐州時,雷橫殺了高廉。受招安後,隨宋江、盧俊義征討遼國、田虎、王慶。隨宋江征方臘攻打杭州時,與呼延灼部在德清縣南門外,雷橫和方臘的護國大將軍司行方交鋒,斗到二十回合,被司行方砍下馬殺死。被追封為忠武郎。
故事梗概
朱仝與雷橫同為鄆城縣都頭,兩人交情很深。一日,雷橫上街閒走,聽曲時忘記帶銀兩,被唱曲人白玉喬、白秀英父女惡言嘲諷,雷橫大怒痛打白玉喬,被白秀英告之相好鄆城知府,被枷在縣前示眾。雷母前來送飯欲解雷橫綁繩,白秀英毆打雷母,雷橫大怒一枷打死白秀英,被判發配於路為朱仝私放,朱仝因而獲罪被刺配滄州。至滄州後因為人謙和,深得知府及其子喜愛,每日帶小衙內上街玩耍。五月初五蘭盂盆會,夜帶小衙內觀燈忽遇好友雷橫。原來雷橫被放後即帶母上了梁山,宋江聽說此事,念記舊日情義欲請朱仝上山,吳用為此特設計帶李逵、雷橫到此。雷橫勸朱仝上山、朱仝不允,卻發現小衙內不見,從雷橫口中得之被李逵抱走,朱仝大驚,尋至城外見小衙內已被李逵殺死,朱仝大怒與李逵相鬥,李逵且戰且退,引朱仝至柴進莊,經眾人相勸,只得同上梁山。英雄排座次位居天滿星,為一百單八將之十二,成為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六。雷橫打死白秀英後,被關入大牢,在押送濟州的路上,被朱仝放走,帶著老母上了梁山入伙。
人物評價
梁山好漢中有一些常常成對出現,其中有兄弟對,如解珍解寶、孔明孔亮、童猛童威、蔡福蔡慶,有叔侄對,如鄒淵鄒潤,有朋友對,如單廷珪魏定國、呂方郭盛、龔旺丁得孫。還有兩位比較有分量的搭檔: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
朱仝和雷橫這兩個好漢出場雖然早,尚在晁蓋宋江之前,但一直沒什麼主要戲份,都是匆匆露下面當一回配角。朱仝雷橫二人在同一地方同一性質工作,因此二人常常一起出場。在智取生辰綱之前朱仝雷橫一起現身,說雷橫是為了引出劉唐,朱仝則純粹是陪著雷橫出來。書里對二人簡略介紹了一下,無非長相出身武藝高強仗義疏財云云。值得注意的是介紹雷橫時提了一句“只有些心地匾窄”(第13回),看來雷橫的人品有點問題。
雷橫出城巡邏抓了劉唐,又到晁蓋莊上蹭吃蹭喝蹭銀子,全然貪鄙小吏面目。而後和劉唐斗朴刀又告不敵,劉唐的武藝算不上最好之列,雷橫尚不敵,可見其身手稀鬆平常。如此人品既差,武藝又低,看不出哪裡有點“非等閒人”的樣子。
朱仝雖然比雷橫好些,既沒人品上的毛病,也沒和誰廝拼落敗,當然有可能是沒寫出來。但是正因為沒毛病,朱仝的形象比雷橫更加模糊,除了外形上的“似關雲長模樣”和私放晁蓋宋江這種本書屢見不鮮的“義舉”外,基本沒什麼鮮明的個性形象。
不過該來的總要來,一百單八條好漢沒有模糊的。雷橫得罪了知縣大人的情人,冤枉一百個草民不如得罪一個縣官枕邊人罪過大。知縣把雷橫恨得牙痒痒,平時功勞一筆勾銷,把雷橫交給白秀英處置,允許在肉體和精神上對其羞辱摧殘。按說以雷橫在當地的根基不會吃虧,“這一班禁子人等,都是和雷橫一般的公人,如何肯絣扒他”(第51回),但是鐵哥們趕不上枕邊風的威力,在一番威逼利誘之下,人情向利害屈服,雷橫終於被絣扒——剝光衣服捆綁在街上示眾。
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是母親。“幾曾見原告人自監著被告號令的道理”(第51回),白秀英號令雷橫有施私刑之嫌,雷橫母親理直氣壯地去解雷橫身上的繩索。白秀英在知縣面前恃寵慣了,如何肯在一個老太太手下丟面子,這場衝突不可避免。衝突雙方兩個女人,無論年齡、名氣、地位、靠山任何一方面,白秀英都是絕對強者,所以雷母落敗可想而知,對罵幾句後,“白秀英大怒,搶向前,只一掌,把那婆婆打個踉蹌。那婆婆卻待掙扎,白秀英再趕入去,老大耳光子只顧打”(第51回),雷老太太這一回合吃了大虧。
前文雷橫被邀上梁山小聚,宋江宛言拉其入伙,雷橫推辭了:“老母年高,不能相從。待小弟送母終年之後,卻來相投”(第51回)。雷橫“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第13回),都是些粗鄙之事,所以他不願上山入伙應該不是出於效忠朝廷的觀念,盡孝為重當是真心。這裡雷橫初顯其孝的一面,不全是訛人銀兩的貪鄙小吏。李逵也是孝子,上山後先記掛的是老娘,決定“我要去取他來這裡,快樂幾時也好”(第42回)。李逵頭腦簡單,認為自己在山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快活無比,老娘一起來吃喝必定也快活。不說李逵娘被虎吃了,即使安全接到山上,卻不見得能“快活”,好漢們喜歡的生活老太太未必適應。雷橫就比李逵心細一些,他沒有一拍胸脯“好,我去把老娘接上山來,和哥哥們共聚大義”,舟車勞頓,老太太福沒享著,說不定擔驚受怕折幾年壽,那可就大不孝了。
被人肆意毆打老母,一般人也無法容忍,何況雷橫至孝,“雷橫是個大孝的人,見了母親吃打,一怒從心發”(第51回)。在和白秀英的衝突中雷橫是忍耐的,從掏不出賞錢開始,雷橫一再賠好話,並許明日補上。無奈白玉喬屢次出言相辱,“狗頭上生角”“驢筋頭”(註:驢筋頭意謂公驢生殖器)。即使在大街上被白秀英監押示眾時,雷橫要反抗也很容易,一班禁子向著他,白秀英一個婆娘隨便對付,大不了上梁山,殺了姓白一家也沒什麼,雷橫卻還是忍了。
但忍耐是有底線的,別的事雷橫能忍,老母被欺負絕對忍耐不住。雷橫手起枷落,把“白秀英打得腦漿迸流,眼珠突出”(第51回)。雖說堂堂好漢打女人有點不光彩,但白秀英以壯欺老以強欺弱就光彩么?鄆城知縣縱容情婦干涉公務就光彩么?既然世道是個不光彩的世道,雷橫不光彩一些也沒什麼,起碼他的孝心比這世道要光彩得多。雷橫早早出場,至征方臘陣亡,只在這一回中最為清晰鮮明,這是一個有孝心的雷橫,有血性的雷橫,雖然品行有疵,仍不失為好漢。
雷橫闖了禍,接下來故事就輪到朱仝。朱仝私放雷橫被刺配滄州,卻意外招小衙內喜歡,做了男保姆。雖說好漢做這職業比較沒面子,但好歹還安生,朱仝打算表現好的話過個一年半載就可回去重做良民。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有人偏容不得朱仝做良民。七月十五夜盂蘭盆會觀燈之際,李逵殺了小衙內,這樣就絕了朱仝退路,不上梁山只有等官府緝拿殺頭。
朱仝看見小衙內慘死後第一反應不是趕快遠遠逃走避禍,也不是考慮知府面上如何交差,而是奮起找李逵拚命,而且一個多月後李逵從柴進處回梁山時朱仝仍要和其性命相搏,可見朱仝恨死了李逵。那么朱仝為什麼這么恨李逵殺了小衙內?不妨粗略分析一下。朱仝和小衙內的爹滄州知府只是發配來以後剛認識的,沒多少交情,雖然承蒙他“八分歡喜”,但並未受到重用,陪小衙內玩耍這種差事對好漢來說,不僅不是美差,反而是恥辱,所以朱仝和李逵拚命應該不是出於對知府感恩。
以宋朝當時情況看,綱紀廢弛,上下腐敗,這滄州知府多半也不大會是個好官,朱仝自己曾說要“掙扎還鄉,復為良民”(第51回),不打算在知府手下好好乾以求青雲有路,所以朱仝和李逵拚命也不是恨李逵殺了小衙內斷送自己前程。犯法的事朱仝也不止乾過一次,私放晁蓋就夠得上死罪,如果滄州府因小衙內死了而通緝朱仝,只消跟隨吳用李逵上梁山就沒事了,所以朱仝和李逵拚命也不是恨他陷自己於困境。除了這些,朱仝和滄州知府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朱仝恨李逵不是因為利益得失,而是純粹的義憤。
雖說北宋末年社會混亂,不能用現在的思想要求好漢們,好漢們所作所為多能找到配套的理由。造反可以找個“奸臣當道”的理由,搶劫可以找個“民不聊生”的理由,但是殺一個只有四歲的幼兒,卻無論如何找不到理由,即使這孩子的爹娘是十惡不赦之人,也沒理由劈了孩子的腦袋。以後梁山捉了高俅,不但沒殺,反而禮待有加,可見善惡不是梁山殺人的標準。朱仝恨李逵是恨其殘忍無知,甘做殺人工具,對四歲小兒都下得了毒手的人,和害民賊又有什麼兩樣。因此朱仝恥於和李逵為伍,“若有黑鏇風時,我死也不上山去”(第52回)。
《孟子》中說“惻隱之心,仁也”,對一個和自己非親非故的知府小衙內的同情憐憫,體現了朱仝性格中仁厚的一面。和雷橫一樣,在前半部中一直蒼白模糊的朱仝在這時終於得到凸顯,關雲長一般的模樣只是朱仝的形骸,有了仁的品格,美髯公朱仝才形神俱全,從紙上立起來走出來,真正成為一條好漢。作者似乎對朱仝也有所偏愛,朱仝的結局是“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軍節度使”(第120回),在梁山諸頭領中是少數結果較好的幾個之一,不知作者是不是因為朱仝心地仁厚而給他安排了福澤綿厚的結局。
仁和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基本的道德標準,在社會各階層都被廣泛認同。《禮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人。”《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墨子·經說下》:“仁,仁愛也。”《莊子·天地》:“愛人利物之謂仁”,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各思想巨擘主旨雖不盡相同,但對仁的解釋都有愛護愛惜的意思。
孝比仁更為具體實在,《詩經·小雅·蓼莪》中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去除後世人為加在孝上面太多禮教枷鎖,孝是人類,甚至可說是某些動物自發對父母的敬愛,成語有“羊羔跪乳”“烏雛反哺”,所以不孝者難免要被斥為“禽獸不如”。在演義傳說中,許多人物被賦予孝的品德,如《東周列國》中的專諸粗魯強壯,和人打架沒人勸得住,但只要他母親出來呼喚一聲就乖乖回去,給這個壯士更添幾分可愛。《說唐》中的程咬金無法無天,造反當混世魔王,但對老娘教訓不敢違拗,民間把他演成長命百歲的福將。而隋煬帝傳說弒父鴆兄,被罵作“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唐太宗殺兄逼父鑿鑿於史,儘管他有很多好處還是難免被後人詬病。可見一個人謀逆作亂不要緊,不孝卻要被萬人唾罵。
諸如仁義孝悌之類是中國人道德觀念的底線,梁山好漢們各自保留了一些這樣的道德底線,如李逵待母至孝,武松事兄如父,這大概是梁山好漢雖然暴力色彩很濃,有些事甚至違背道義,但仍能被讀者認可的原因之一吧。
影視
2008年6月12日,大型數字電影《水滸英雄譜》之《雙峰鎮——朱仝與雷橫》在寧夏銀川鎮北堡影視基地正式開機拍攝。該戲主要講述朱仝被逼上梁山之前的故事。朱仝的飾演者是焦恩俊。
片名:水滸英雄譜之朱仝與雷橫
導演:黃祖權
編劇:鞏向東
主演:朱仝--焦恩俊(台灣)飾演
雷橫--吳越飾演
白秀英--蕭薔(台灣)飾演
馬樁子--侯桐江飾演
武術指導:郭紹恆
類型:劇情/傳記
出品:中國電影集團
CCTV-6電影頻道
北京時代電影有限公司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中文
相關詞語
朱仝與雷橫《水滸傳》梁山英雄電影《雙峰鎮——朱仝與雷橫》
[2] 文學部落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