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市場效應

本地市場效應

本地市場效應指在一個存在報酬遞增和貿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擁有相對較大國內市場需求的國家將成為淨出口國。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中美雙邊貿易中本地市場效應估計中美雙邊貿易中本地市場效應估計

本地市場效應(Home Market Effect)又稱為本土市場效應 。是指在一個存在報酬遞增和貿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擁有相對較大國內市場需求的國家將成為淨出口國。一個更大的本地市場對區位於其中的廠商是不是個有利條件?對於非對稱的市場規模產業空間結構的影響,克魯格曼的壟斷競爭模型給出了兩個相關的結論。首先,Krugman(1980)證明了即使兩國有相同的偏好、技術和稟賦,規模收益遞增會導致兩國貿易,對某種產品擁有更多消費者的國家將是此種產業的貿易剩餘者。其次,Helpman and Krugman(1985)進一步發展了此模型,證明了在規模報酬遞增產業,更大國家的廠商份額要超過其消費者比例。

本地市場效應(HME,Home Market Effect)是對規模收益遞增產品有相對大需求的區域會有更大比例的產出,換句話說,在廠商水平有規模收益遞增特徵的產業,兩個區域中的相對大區域將是淨出口者(Head and Mayer,2003)。相比之下,在不變規模收益的比較優勢框架下,需求大的市場往往是此種產品的進口國,因此HME可以將以遞增規模收益(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IRS)為特徵的經濟地理和以不變規模收益(Constant Return to Scale,CRS)為特徵的比較優勢兩種範式區分開來(D-W,2003)。

本地市場效應是新經濟地理(NEG)的重要理論基石(Head et al ,2002),但假說本身是否是對現實世界的有力抽象需要不斷修正和檢驗才能得到其是否有效的結論,由於Krugman以及H-K(Helpman and Krugman,1985)依賴於特殊的假設條件(稱為D-S建模技巧),模型的推導也異常複雜,很多研究試圖修改K氏模型的嚴格假定,以獲取本地市場效應有關存在性和穩定性的結論。修改主要集中在貿易成本、農業部門、貿易空間單元數量、市場結構和企業戰略行為假設等。這些修改一方面完善了本地市場效應的內在機制、存在性及穩定性的研究;另一方面,相對於集聚經濟機制的研究,地理要素的豐富和新經濟部門的引入使得模型抽象更加貼近現實經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