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佛教的女性中,印度波斯匿王的皇后末利夫人是一位虔敬三寶,守戒清淨的善知識。她智慧洋溢,常以佛法化導蠻橫無理的夫君,使他歸向佛陀座下。她又鼓勵女兒勝鬘聽聞佛法,發十大願心。她的事跡見於《增一阿含經》、《法句譬喻經》、《賢愚經》、《四分律》等處,是現代婦女學佛的最佳榜樣。
傳說
末利夫人本為中印度迦毘羅衛城人,名黃頭,在父親死後,淪為看守末利園的婢女。她經常暗自思惟:“如何才能脫離為人幫傭的生涯?”有一天清晨,黃頭拿著早餐,要到末利園去,正巧遇見佛陀要到城中乞食,她一時動念,心想:今天如果將飯食供養這位沙門,也許以後我不必再當婢女了。於是她將飯食供養了佛陀。
不久,波斯匿王因外出打獵,與大臣分散;酷熱的天氣,讓他又渴又累,見前面有個林園,便停車走入園中。這時,黃頭見來人舉止莊嚴,便迎上前去招待,並侍奉波斯匿王飲水臥息。波斯匿王見她靈活善巧,於是以黃金千兩,將她帶回宮中。後來黃頭日漸長大,宮中的禮節、技藝無一不能,於是波斯匿王娶之為妻,並立她為五百女中第一夫人。又因她來自末利園中,便稱她為“末利夫人”。
末利夫人雖處身於富麗堂皇的宮殿中,卻沒有被眼前的榮華富貴所迷惑,常常捫心思量:是什麼因緣使我從婢女的身分而有今天呢?難道是我以前持飯供養一位沙門的緣故嗎?她於是派遣人眾到處去查訪,才知道自己曾經供養的那位沙門,原來就是佛陀。
懷著一顆歡喜虔誠的心,末利夫人帶著侍女隨從,一起到只園精舍拜見佛陀。走入園中,遠遠望見佛陀的相好莊嚴,一行人忍不住內心升起讚嘆之情。“偉大的覺者世尊啊!”末利夫人頂禮佛陀後,便退坐一旁,向佛陀提出了她的問題:‘同樣是生為女人,為什麼有些人長相醜陋,見到她的人都不歡喜,並且少有資財,又不具威德?有些人雖然長相醜陋,不具威德,卻不乏資財?也有的女人相貌平庸,缺乏資財,但卻有大威德?更有什麼因緣,使女人長相端正,資財無慮,而又威德具足呢?”
佛陀聽後,微笑地回答末利夫人:“若能不起瞋恨心,則顏貌端正;因為樂好布施的緣故,得以不缺乏資財;不嫉妒他人,就能擁有大威德力。”
末利夫人聽完,當即感動地跪在佛陀面前發願:“我末利自今而後,不起瞋恚,常行布施,不生嫉妒。”並進一步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善根深厚的末利夫人經過佛陀開示,盡除一切垢染,心開意解,當下證得法眼淨。一行人告別佛陀,回到皇宮。此時,末利夫人已經下定決心要化度波斯匿王。
在波斯匿王統治的舍衛國中,有一位名叫波利的商人,有一次坐船與五百商人入海尋寶,從海神處得到八種珍奇稀有的香瓔。波利回國後,將這些珍寶呈獻給國王。波斯匿王大嘆奇異,想將香瓔送給皇宮裡最出色的一位夫人。
訊息傳開,所有夫人各盡其能地裝扮得華麗嬌艷,來到大王面前。波斯匿王巡視一周后,竟然沒有見到他的第一夫人,就問侍從:“末利夫人為什麼不出來?”“今天是末利夫人受持八關齋戒的日子;她因穿著素衣,自認為不宜到這個場合來。”
國王聽了非常生氣,就遣人去告訴末利夫人:“妳今天持齋就可以違抗國王的命令嗎?”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遣人去告誡末利夫人。
末利夫人不得已,只好身著素服來到眾人之中。末利夫人雖然穿著素衣,但她那端莊的容貌,安詳的舉止,卻猶如日月般地散發出光芒,令人一見,油然生敬。
波斯匿王不禁肅然起敬地問道:“妳今天是以何等的威德而光耀異於往常呢?”
“我念及自己福薄,才生為女人,身體的穢垢高積如山,生命短暫,害怕墮入三惡道,因此日夜勤習佛法,精進修道。”
波斯匿王聽了極為歡喜,便欲將香瓔送給末利夫人。末利夫人說:“我今天奉持齋戒,不應佩戴香瓔,請大王另送他人吧。”
波斯匿王說:“我本來就是要把香瓔送給最出色的夫人,而妳今天最為特出,且又奉持佛法,道德高超,香瓔配你,可說是兩相得宜。如果你不肯收下,我就只有將它收藏起來了。”
末利夫人這時便趁機勸動波斯匿王,將香瓔供養佛陀。佛陀慈悲地接受供養後,說:“蓮花、栴檀雖有香氣,卻不如持戒之香,戒德薰香可遍一切處。若將天下大國中所有的珍寶都用來布施,還比不上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齋守戒的功德。她這樣地累積福德,勤求智慧,求證菩提必是指日可待的。”才德兼具的末利夫人,以戒德香馥的行誼,不僅為自己培植了無上福德,更感化了國王,乃至王公大臣,她的得佛授記,可謂是“女中楷模”。
末利夫人除了具有過人的智慧外,她的悲心更救了御廚的性命。
一天,正當是末利夫人受持齋戒日,聽說丈夫波斯匿王因為細故要殺死御廚,於是向國王要求喝酒娛樂,並且指定要這名御廚親自料理一些下酒菜餚。波斯匿王非常納悶,就問末利夫人:“妳平日滴酒不沾,而且今天又是妳持守八關齋戒的日子,為什麼甘冒犯戒的大忌,動念要飲酒呢?”
“我聽說這名御廚觸怒了大王,犯下殺身之罪,今天不請他煮一些美味可口的酒菜來品嘗,只怕以後再也吃不到天下第一佳肴了。”皇后平靜地回答。
波斯匿王聽了非常慚愧,心想:由於自己一時的怒氣,險些殺害了一位優秀的臣僚。於是下令赦免御廚的死罪。就這樣,末利夫人以她的方便智慧,感化暴怒的國王,救了一個御廚的性命,發揮了菩薩悲智雙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