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這部獨特紀實文學的主人公——郭布羅·潤麒,與作者賈英華是相交三十餘年的忘年摯友。潤麒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末代皇帝溥儀的三妹夫,於二零零七年六月六日,以九十五歲高齡病逝於北京,其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此書從潤麒騎在溥儀脖子上的一禎珍貴的宮藏照片說起,記述了“末代國舅”在遜清宮廷被溥儀賜二品紅頂子、“賞朝馬”,陪伴溥儀及端康等幾位老太妃的遜清宮廷生活,親歷溥儀大婚、建福宮大火、及至溥儀被逐出宮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幕。
通過潤麒可信的憶述並經作者考證,書中披露的遜清宮廷和各王府的獨家秘聞,頗具真實性和可讀性。
書中還客觀描述了大婚前後,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真實婉容。對於諸如婉容如何成為“皇后”的隱情以及溥儀與婉容的畸形婚緣、宮中老太妃彼此勾心鬥角,乾清宮通道內馬嘶人叫的悲慘聲音重現之謎,晚清宮廷的衣食住行細節和珍藏的國寶古玩,宮內吸洋菸的由來,腳踏車、機車和電影放映機的引進,因騎車而鋸掉宮中門檻等內幕,以及紫禁城內是否曾存在一個頗具規模的珍稀動物園等趣聞……這些人所鮮知的內容,都有親歷者的獨家真實錄音回憶和確鑿的考證。
此書還以第一手史料翔實描述了晚清及民國眾多歷史人物,諸如載灃、載濤、載洵、毓朗貝勒等王爺和福晉,光緒帝師翁同龢、溥儀的洋師傅莊士敦,乃至溥儒、鄭孝胥父子、張學良、李香蘭、日本天皇裕仁兄弟及張景惠這些偽滿洲國大臣等形形色色的風雲人物。
對於梅蘭芳與孟小冬之“戀”始末,日本女諜川島芳子被斃真假、張宗昌被刺之謎等眾說紛紜之事,書中亦有獨家史料披露。尤應提到,潤麒所親眼目睹溥儀出宮之後,在民國期間,末代皇親國戚竟潦倒至衣飾典當已盡,夫妻裸身而居,以致無法出門的窘況,尚屬首次公諸於世。
書中通過潤麒以親歷者身分,見證並披露了溥儀從寓居天津、充任偽滿傀儡皇帝、抑留蘇聯、撫順改造,一直到成為新中國公民,包括受溥儀指派與溥傑赴日留學期間罕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書中還糾正了一些歷史訛誤,諸如溥儀特赦之後選擇妻子等內情。
在後半生,潤麒曾受到周恩來總理多次接見,當過工人、農民、日文編譯,六十六歲調入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工作,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繼而被推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退休後,他懸壺行醫,成了聞名遐邇的“神醫”,為中日交流也作出了貢獻。直到年近九旬,他仍是公安部門批准的惟一騎機車者,此外還學會了使用電腦、上網際網路並發電子郵件,堪稱一位傳奇的長壽老人。
本書作者賈英華與潤麒先生及其家人交往多年。潤麒病逝之前,還多次打電話給賈英華,關心這部書的修改進展。遺憾的是,此書定稿之際,潤麒竟潸然病逝。賈英華在生前曾多次採訪潤麒先生,留下了數十小時錄音和數小時錄相資料,並拍攝了歷史紀實片《末代國舅游故宮》。
潤麒先生曾在生前審閱過這部書稿,並親筆為此書撰“序”,評價“惟此書內容較為真實可靠,從某一側面反映了清末以來百年歷史發展的軌跡。”
賈英華所撰寫的《末代國舅潤麒》,約四十萬字,配有近百幅珍貴的宮廷暨王府舊藏歷史照片,具有雋永的收藏價值。
作者介紹
賈英華:50年代出生於北京。溥儀研究學者,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傳記學會副會長、中國電力作家協會主席。代表作為《末代皇帝的後半生》,其日文版成為風糜日本的暢銷書。中、英、美、法、日及港、澳、台等上百家國內外權威媒體評價其成功地續補了溥儀的《我的前半生》。此書中文版暢銷再版九次,並獲中國圖書第五屆金鑰匙獎。他還著有《末代太監孫耀庭傳》(出版英、日文版,並有15國外文節譯本);《末代皇帝立嗣紀實》(評為北京第二屆圖書節暢銷書);《末代皇帝最後一次婚姻解密》、《末代皇弟溥傑傳》(被評為全球華人出版物美國十大暢銷書),出版海外繁體字版,受到國內外數百家媒體評介。其中,《末代太監孫耀庭傳》日文版,數月內再版七次。還著有《新中國旗、國歌、國徽、國都、紀年的誕生》等書(此作為國家教委政治教材輔導書)。即將出版《末代皇帝的非常人生》、《末代國舅潤麒》、《末代皇姑韞龢》、《末代皇叔載濤》。此外他還撰寫了大量報告文學、散文、遊記、詩詞等多種題材作品。
多年來賈英華先後採訪數百人,蒐集了末代皇帝、末代太監及晚清宮廷人物史料數以千萬字計,一些為國內外罕見。其蒐集的一些晚清珍貴照片,堪稱獨有。他自費錄製晚清以來人物錄音數百小時,拍攝大量晚清以來歷史人物文獻紀錄片,如《末代太監游故宮》、《末代太監憶生平》、《末代皇族生活實錄》等。
賈英華所撰寫的“末代皇帝系列”,引起國內外權威媒體廣泛關注。2010年,入選“中國當代人物傳播100家”。中國日報、人民日報、紐約時報、路透社、華盛頓郵報、洛彬磯時報、英國衛報、英國每日電訊、法國快報、歐洲時報、日本時事社、香港文匯報、蘋果報等港、澳、台等眾多國際權威媒體,都曾整版或大篇幅評論賈英華及“末代”作品。多家權威媒體評價:“賈英華對末代皇帝和末代太監等晚清宮廷人物史料的全面占有量,可稱為當代第一人。”
他曾捉刀為末代皇帝溥儀題寫墓誌,為末代太監孫耀庭撰題碑文。其書法作品曾入選《中國首屆名人名作展》、《當代名人書畫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