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生以增強正氣
養生,主要是未病時的一種自身預防保健活動,從預防的角度看,可增強自身的體質,提高人體的正氣,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即是對養生基本原則的精闢論述。
1. 順應自然
《靈樞•邪客》說:“人與天地相應。”即言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是相適應的。從養生的角度而言,人體自身雖具有適應能力,但人們要了解和掌握自然變化規律,主動地採取養生措施以適應其變化,這樣才能使各種生理活動與自然界的節律相應而協調有序,保持健康,增強正氣,避免邪氣的侵害,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這裡的從其根即是遵循四時變化規律。中醫學倡導的順應自然的衣著飲食調配,起居有常,動靜合宜等,均是這方面的較好體現。
2.養性調神
中醫學非常重視人的情志活動與身體健康的關係,七情太過,不僅可直接傷及臟腑,引起氣機紊亂而發病,也可損傷人體正氣,使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減退。所以,調神,或曰養性,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即言心的生理特徵是喜寧靜,心靜則神安,神安則體內真氣和順,就不會生病。傳統氣功中的煉意調神內容,即含此原理。除此之外,通過養性調神,還可改善氣質,最佳化性格,增強自身的心理調攝能力,起到預防疾病,健康長壽的功用。
要做好養性調神,一是要注意避免來自內外環境的不良刺激,二是要提高人體自身心理的調攝能力。
3.護腎保精
中醫歷來強調腎精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因精能化氣,氣能生神,神能御氣、御形,故精是形氣神的基礎。體現在養生上,即有護腎保精的主張。《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談到養生時說“房室勿令竭乏”,即是說性生活要有節制,不可縱慾無度以耗竭其精。男女間正常的性生活,是生理所需,對身體是無害的。若性生活得不到滿足,每易形成氣機郁滯之證。但性生活要消耗腎精腎氣,而腎精腎氣,關係到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等功能及機體陰陽平衡的調節,性生活過度,必致腎精腎氣虧損而使人易於衰老或患病,故中醫學將房勞過度看作是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護腎保精之法除房室有節外,尚有運動保健、按摩固腎、食療保腎、針灸藥物調治等,從而使人體精充氣足、形健神旺,達到預防疾病、健康長壽的目的。
4.體魄鍛鍊
古人養生,注重“形神合一”、“形動神靜”。“形動”,即加強形體的鍛鍊。《呂氏春秋•達郁》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為例,闡釋了“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的道理。中醫學將此理引入養生保健之中,認為鍛鍊形體可以促進氣血流暢,使人體肌肉筋骨強健,臟腑功能旺盛,並可藉形動以濟神靜,從而使身體健康,益壽延年,同時也能預防疾病。傳統的健身術如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以及一些偏於健身的武術等,即具此特色。
形體鍛鍊的要點有三:一是運動量要適度,要因人而宜,做到“形勞而不倦”;二是要循序漸進,運動量由小到大;三是要持之以恆,方能收效。
5.調攝飲食
調攝飲食主要包括注意飲食宜忌及藥膳保健兩個方面。
(1)注意飲食宜忌:注意飲食宜忌,一是提倡飲食的定時定量,不可過飢過飽。二是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腐敗變質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家畜,防止得腸胃疾病、寄生蟲病或食物中毒。三是克服飲食偏嗜,如五味要搭配適合,不可偏嗜某味,以防某髒之精氣偏盛;食物與藥性一樣,也有寒溫之分,故食性最好是寒溫適宜,或據體質而調配:體質偏熱之人,宜食寒涼而忌溫熱之品,體質偏寒之人則反之;又各種食物含不同的養分,故要調配適宜,不可偏食。正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此外,從預防的角度看,某些易使舊病復發或加重的“發物”亦不宜食。
(2)藥膳保健:藥膳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將食物與中藥,以及食物的輔料、調料等相配合,通過加工調製而成的膳食。這種食品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強身的作用。藥膳常用的中藥如人參、枸杞子、黃芪、黃精、何首烏、桑椹子、蓮子、百合、薏米、芡實、菊花等,藥性多平和,所以可以長期服用,適應面較廣。正確的食用方法還應做到因時制宜,藥食結合,辨證施膳等。藥膳兼有藥、食二者之長,這是中醫養生頗具特色的一種方法。
6.針灸、推拿、藥物調養
藥物調養是長期服食一些對身體有益的藥物以扶助正氣,平調體內陰陽,從而達到健身防病益壽的目的。其對象多為體質偏差較大或體弱多病者,前者則應根據患者的陰陽氣血的偏頗而選用有針對性的藥物,後者則以補益脾胃、肝腎為主。藥物調養,往往長期服食才能見效。
推拿,是通過各種手法,作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效果和保健強身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有三:一是糾正解剖位置異常,二是調整體內生物信息,三是改變系統功能。
針灸包括針法和灸法,即通過針刺手法或艾灸的物理熱效應及艾絨的藥性對穴位的特異刺激作用,通過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及調節機能,而使人身氣血陰陽得到調整而恢復平衡,從而發揮其治療保健及防病效能。
(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氣
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故未病先防除了養生以增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之外,還要注意避免病邪的侵害。《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就是說要謹慎躲避外邪的侵害。其中包括順應四時,防六淫之邪的侵害,如夏日防暑,秋天防燥,冬天防寒等;避疫毒,防癘氣之染易;注意環境,防止外傷與蟲獸傷;講衛生,防止環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等。
2.藥物預防
事先服食某些藥物,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病邪的侵襲,從而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這在預防癘氣的流行方面尤有意義。對此,古代醫家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素問•刺法論(遺篇)》有“小金丹……服十粒,無疫乾也”的記載。16世紀發明了人痘接種術預防天花,開人工免疫之先河,為後世的預防接種免疫學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近年來,在中醫預防理論的指導下,用中草藥預防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用板蘭根、大青葉預防流感、腮腺炎,用茵陳、貫眾預防肝炎等,都是用之有效,簡便易行的方法。
相關詞條
-
楊氏中醫保健手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2.黨參 12.甘草 21.鯽魚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 -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出於《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這句話的基本意思不是‘重在預防’,而是一種治療策略。上工知道疾病的發展,預先在所受‘賊邪’的(月藏)把疾病給堵住...
-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作者是胡春宇,於2010年由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主要通過介紹亞健康的現象,闡述“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結合中醫的“望、聞、問、切”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養生謀略 -
北京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治未病試點單位,也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中醫治未病建設基地。北京中醫醫院中醫治未病中心面積2000平方米,...
簡介 特色醫療 歷史悠久 醫療方面 特惠門診簡介 -
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通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理、運動療法及中草藥等多種措施,調養體質,調理身體陰陽氣血等平衡,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讓人體少生病...
概述 詞義 發展源流 基本含義 思想原則 -
未病學
未病學是古老而新穎的課題,是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的新分支;是在傳統中醫治“未病”理論與實踐基礎上經過幾千年,多少代醫家努力繼承與發揚,具備初步規...
未病學基本概念: 目前研究進展: -
上醫治未病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返璞歸真的養生方法保你一年無病,四季平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上醫治未病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列表 -
未病
中醫“未病”一詞由來已久,源於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四氣調神論》。所謂“未病”,是指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隨著中醫學的發展,其範圍也有所擴充。含義大致有三:...
定義 解釋 什麼是“未病” 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