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花果村

木花果村

木花果村隸屬雲南省紅河州箇舊市保和鄉,地處保和鄉西南邊,距保和鄉政府所在地31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市35公里。東鄰白巫山,南鄰南沙,西鄰賈沙,北鄰保和。轄冷墩、復興寨等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83戶,有鄉村人口1199人,其中農業人口1199人,勞動力8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10人。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全貌全貌
木花果行政村隸屬箇舊市保和鄉,地處保和鄉西南邊,距保和鄉政府所在地31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市35公里。東鄰白巫山,南鄰南沙,西鄰賈沙,北鄰保和。轄冷墩、復興寨等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83戶,有鄉村人口1199人,其中農業人口1199人,勞動力8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10人。
全村國土面積16.78平方公里,海拔239米,年平均氣溫25℃,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荔枝、甘蔗、香蕉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358畝,人均耕地1.13畝,林地23827.37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73.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342.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58畝(其中:田517畝,地841畝),人均耕地1.13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3827.3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23.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5畝,主要種植荔枝、香蕉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村委會村委會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19戶通自來水,有16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8%)。有283戶通電,有1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7%和5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6戶(分別占總數的33%和23%)。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交通便利,有1個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7輛,機車3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7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0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73.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0.6萬元,占總收入的70.5%;畜牧業收入139.4萬元,占總收入的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81頭,肉牛388頭,肉羊17頭);林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3.5%;工資性收入5.98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1832.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9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人(占勞動力的3.33%),在省內務工2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00.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麥芽糖漿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木薯種植產業。擁有企業1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83戶,共有鄉村人口1199人,其中男性665人,女性534人。其中農業人口1199人,勞動力810人。該村以彝族傣族為主(是彝族、傣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35人,彝族544人,傣族52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1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5%;享受低保2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614平方米,擁有教師19人,在校學生125人,距離箇舊第五中學3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8人,其中小學生125人,中學生13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帳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20.5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300個(勞均0.37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共有黨員21人,少數民族黨員21人,其中男黨員20人、女黨員1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木花果、冷墩等5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村委會有傣族、彝族、漢族三個民族;有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更具特色的是傣族和彝族的民族服飾,都是自己紡織手工製作,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充分體現了少數民族的勤勞、能幹。

新農村建設

規劃投資2000多萬元,用於木薯加工基地的建設、冷墩小城鎮開發,做好紅河岸邊旅遊業的開發,以及熱作物的培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