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泰

木泰

木泰(1445-1502),納西族名阿習阿牙,字本安,號介聖,明朝人,為木氏十二世,麗江第六代土知府。 木泰在歷代土司中,首倡詩書,倡導學習漢文並創興教育,推崇文雅風尚,不娶小妾,制定家規,善於治理政務,是一位承前啟後的傑出人物,也是納西人用漢文字寫格律詩的第一人、麗江土司中有漢文詩作傳世的第一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明朝成華二十二年至弘治十五年任麗江土知府(1486-1502)知府、中憲大夫,正四品,在任17年。

明弘治年間(1488-1506)數次領兵擊退西部和東部對麗江的侵犯,以功授大中大夫銜,賜產勝州沙瀾村田置莊。

代表作品

他的詩文留傳下來的僅《兩關使節》一首,但對後世影響深遠。木泰的格律詩《兩關使節》,是納西人用漢文字寫的第一首格律詩:

郡治南山設兩關,兩關並扼兩山間。

霓旌風送難留阻,驛騎星馳易往還。

鳳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雲閒。

折梅寄贈皇華使,願上封章慰百蠻。

首聯、頷聯簡要地描寫了“兩關”險要地勢。詩的重心在頸聯和尾聯。“鳳詔”,朝廷的詔書。“鶴書”,招賢納士的詔書。“折梅寄贈”,折枝寒梅寄贈使者。“慰百蠻”,安撫邊境各民族。大意是:每當接到朝廷詔書時,猶如紅日照臨,感到通身溫暖,頓然生髮要為國家的統一、邊地的安寧,盡一份綿薄之力的忠貞之情。

這首詩讀來十分生動感人,一位遠離朝廷的地方土司,心中卻始終懷著為君主分憂、為朝廷分憂、為天下人分憂的思想情懷。倘若各地的諸侯、地方的土司,都有這樣的情感、都有這樣的抱負,還愁國家不統一、不富強嗎?這首詩直至今天仍然有它的現實意義。位卑不敢忘憂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不在於其身份的高低,都應該懷有為國家的繁榮、為民族的振興、為人民的幸福盡其所能的思想情懷和精神品質。

1999年5月2日,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到麗江視察,在木府指著此聯詢問其內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