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千佛洞在高山之中,石帶束腰,沿著石磴往上走去,便可看見千佛洞了。洞口向南,面寬二十多丈。有三個洞,就是東洞、西洞和中洞。東洞寬十丈,進深三丈六七尺,高約一丈五六尺,非常壯麗。洞裡有石佛千餘尊,所以叫千佛洞。可惜,洞中石佛多數都損壞了。在千佛洞前有一塊斷碑,字跡也不全,其中可以看出有“統和二十三年”幾個字,可斷定千佛洞為遼聖宗時期建築。中洞深邃,面寬五丈,進深五丈,高一丈三四尺。喇嘛羅卜僧素納秦格愣在洞口之外,石崖之下,建築了佛堂三楹。西洞寬八丈,在西洞裡有禪房七間,是喇嘛們平日居住的地方。
構造
建於1005年。天然的石洞長數十米,高有幾丈,整個石洞呈月牙形,非常壯觀。洞內有三個殿,中為石佛殿,東是老爺殿,西為玉皇殿和菩薩殿兩層。石佛殿內供奉著大小石佛九百九十五尊。這些石佛可以說是千奇百怪:哭的、笑的、缺腿的,什麼樣的都有,說起這些石佛為什麼會這樣,還有個神話故事。
傳說
點將台唐初大將薛禮征東時在此安過營,扎過寨,點過將,和點將台遙遙相對的東面是城子山,兩山相距10華里,城子山山頂有口水井,周圍便是鮮卑大將蓋蘇文安營屯兵的地方,至今還有遺址。
當時,薛禮、蓋蘇文率軍各占一個山頭,為了各自的王朝而勢不兩立,搭弓射箭,面對面地交鋒,誰知兵勇將能的薛禮卻屢遭敗仗,傷亡很大。一天傍晚收兵後薛禮到千佛洞裡休息,偶然發現洞裡的石佛個個滿頭大汗,薛禮明白了,原來是這些石佛幫助了蓋蘇文,薛禮大怒,拿起鋼刀對準石佛一頓痛打,一千個石佛中只有五個“逃到”千佛洞南羊山的五佛洞,其餘的九百九十五個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這些石佛從此再也不敢幫助蓋蘇文了,薛禮打了勝仗立了大功。至今,點將台上還留有搭帳蓬時鑿的柱腳石窩七十多個和薛禮的大腳印一個,廣播劇《於泥河與千佛洞》中說的薛禮救駕故事(當時救駕指的是李世民)就是此地,所以搞好千佛洞的旅遊開發,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