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40年4月,日軍向中條山發動了第11次大掃蕩,結果在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頑強抗擊下,日軍半數被擊斃,我軍大捷。
會戰背景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發動了“蘆溝橋事變”後,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軍牛島、川岸師團兵臨山西風陵渡。
而此前,楊虎城因“西安事變”被迫出國,臨行前,將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西北軍交給了結拜兄弟孫蔚如,並一再告誡:一定要牢記“兵諫”之初衷,一切以抗日大局為重……“蘆溝橋事變”後,孫蔚如向蔣介石請戰,並向國民政府和陝西民眾盟誓:余將以血肉之軀報效國家,捨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
蔣介石批准了孫蔚如的請戰要求,將孫蔚如為軍長的38軍(楊虎城的17路軍在西安事變後被縮編為38軍)擴編為第四集團軍,由孫蔚如任軍團長;下轄38軍(軍長趙壽山)和96軍(軍長李興中);17師、177師番號保留,師長分別由耿子介、陳碩儒擔任。
1938年7月,一支由三萬多名“陝西冷娃”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位於黃河北岸的中條山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長約三百餘里,它是黃河的一道天然防線。
這支軍隊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先後粉碎了日軍的十次大掃蕩,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入西北。1940年初,蔣介石下令,將李家鈺的47軍(47軍在六六戰役中擔任中條山東、北兩面阻擊敵援軍的任務),升格為36集團軍,調出中條山,這就使原本兵力不足的第四集團軍更加捉襟見肘。但孫蔚如從維護抗日大局出發,並未提出異議,只是對中條山的防務重新做了一番部署,戰術上也作了調整,由死守改為靈活機動的協防作戰。
此時,由於中日雙方在戰場上的膠著狀態,中國軍隊的頑強抗擊已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有所收斂。新任日本首相坂垣拋出了他的“坂垣停戰線”,其中劃定日軍在奪取隴上重鎮蘭州後即不再西進。而欲取蘭州,仍須跨過黃河占領陝西,因此,中條山仍是日軍必奪之地。
戰役過程
1940年4月,日軍向中條山發動了新一輪大掃蕩。這場後來被稱為“望原會戰”的戰事是第四集團軍與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對弈”。
日軍的掃蕩是從中條山中部突破,沿張茅大道直取茅津渡。這次的規模僅次於“六六戰役”。
孫蔚如事先也得到敵軍的情報,經過與參謀長陳子堅、秘書長李百川以及趙壽山、李興中等將軍磋商後,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將日軍誘至平陸東部的望原一帶,設伏兵以擊之。然而,正當中國軍隊布好口袋陣準備圍殲日軍時,一戰區參謀長郭寄嶠從洛陽打來電話。孫蔚如唯恐郭的電話會打亂部署(此前已有這等先例),故而不接電話。郭寄嶠又打給趙壽山,說:“望原你們是守不住的。你們應當帶部隊繞到敵後,在同蒲線上作戰。”
趙壽山說:“望原是中條山的心臟,望原丟了,敵人就會舉兵過黃河。”
郭寄嶠說:“那你要是守不住怎么辦?”
趙壽山說:“你給衛長官說,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趙壽山的頭扔進黃河!”
4月17日,中國軍隊有意識地邊打邊退,直到把日軍主力誘至望原。望原會戰的主戰場在望原、淹底兩個山頭,兩山之間有一道深溝,溝底是一條寬約30多米的小河——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條山下突然湧來一股巨大的寒流(俗稱倒春寒),雨雪交加,狂風怒號,碗口粗的大樹被連根拔起。趙壽山趁風雪之夜,調動前線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軍,一夜間將望原周圍的鬼子打得狼狽逃竄,收復了大部分被日軍占領的村落。
4月21日,日軍從望原以北的張店據點撲向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李振西將一個炮兵營擺在半山腰,將5個步兵營排列在炮兵兩側,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機槍,形成一條鋼鐵防線,在三日之內連續打退了敵人的幾十次進攻。在戰爭最危急時,鐵血虎將李振西對一營營長殷義盛(共產黨員)說:“鬼子來勢洶洶,你馬上給我抽出100名不怕死的後生,每人發一箱手榴彈,衝下山去,收拾***!這邊我用炮火掩護。” 殷義盛迅速挑出100名精壯後生。100條漢子齊聲怒吼:“殺敵報國,在此一舉!”在炮火的掩護下,殷營長奮勇當先,100條陝西漢子吶喊著衝下山去,趟過洗耳河,沖入敵陣,一排排手榴彈炸起漫天煙霧……日軍全線潰退,而我百名敢死隊員也多半陣亡……
25日,中國軍隊各路人馬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中條山東部的山頭,對日軍形成包圍之勢……戰馬嘶鳴,刀光閃爍,望原會戰打得昏天暗地,日軍半數以上被擊斃……望原會戰持續數十日,以中國軍隊大捷而結束!
戰役後的第四集團軍
1940年10月,孫蔚如接到蔣介石的調防命令,率部離開了浴血苦戰將近三年的中條山,到中原戰場參戰。晉南百姓含淚送行……
第四集軍團離開中條山後,晉南三角地帶先後湧來17萬國軍。然而,半年後(1941年4月),17萬大軍防守的中條山卻在20天內全線失守,7萬官兵罹難,8位將軍被俘……
第四集團軍移防河南後,參加了中原戰役等大小戰役無數。1945年7月,孫蔚如調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授上將銜。日寇投降時,他為第六戰區受降主官,在武漢接受日本第六方面軍投降並全權處理六戰區受降事宜。
武漢中山公園內至今還有一座受降碑,碑上鐫刻的草書銘文是孫蔚如將軍親自撰寫的:“中華民國三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率二十一萬人簽降於此。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題。”
1946年春,第六戰區改組為武漢行營,程潛為主任,孫蔚如為副主任。不願捲入內戰的孫蔚如自此消沉,後隱居上海。
解放後,孫蔚如曾任民革中央常委,陝西省副省長,中央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1979年,84歲的孫蔚如將軍病逝於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