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族

有車族

“大學生有車族”這一獨特的群體浮出水面。和很多每月生活費才幾百元的同學相比,尤其是和接近總人數30%的貧困大學生相比,“有車族”顯得很搶眼。粗略算下來,拋開車子本身的成本,校內停車費和汽油費等加起來,“有車族”每個月養車少則要花三五百元,多則逾千元。

概況

北京城市學院大三的學生王亮(化名)顯得更為“另類”。“大二剛考完駕照的時候,家裡給我買了一輛13萬元的福克斯,前不久家裡又給我換了一輛35萬元的大眾CC。”對記者說起一年內換了兩輛車的經歷,王亮顯得很平靜。“我的四五個好朋友都有自己的車,有的開朗逸,有的開寶馬。”

-

“為了控制學校的車輛,中國人民大學規定,凡是學校登記在冊的學生都不可能辦理停車證,而任何學生不管是否住校,都是要登記在冊的。”

目前多數學校停車費標準是2元/小時,雖然比外面公共場所要低很多,但學校為了杜絕車輛飽和,不會給學生辦長期停車證。如此一來,學生若是開車上學的話,一個月單停車費就要花幾百元,加上油費和保養費,開支就更大,高的甚至超過千元。
郊區的學校一般都免費停車,但往返的油費也不容小覷。

社會評論

在國外,大學生開車上學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汽車市場相對成熟,汽車保有量大,大學生可以購買到很便宜的二手車。很多國家地廣人稀,學生在外租房的情況又很普遍,多數學生通過自己打工賺錢的方式買車。國內情況有所不同,絕大部分大學生有車族本身就是住校生,自己的車多數是家長購買。

-

雖然現在很多家庭生活水平較高,完全可以負擔孩子開車上學,但是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形成享樂主義,和其他同學也產生距離。當然,掌握開車這種基本技能是有必要的,很多大學校也開設了機動車駕駛課
大學生開車上學無可厚非,社會輿論和相關部門沒必要給予過多關注。現在大學的發展模式挺合理,用市場化的手段調節其中的矛盾。校區在市裡的學校收取停車費,抑制學生開車行為,離市里較遠的校區雖然沒有停車費,但是油費開支也足以起到控制作用。

有車族潛行校園

大學新生報到在即,新生和家長們都在積極籌備入學裝備,值得注意的是,對“90後”大學生而言,除了數位相機等新“四大件”幾乎成了必備工具外,開車上學的情況也無需驚奇。

-

寸不離車是少數

對於有經濟條件的學生來說,開車上學既方便省事,也相對自由,只是同學中也存在不少“富二代炫富”的微詞。事實上,如此這般鶴立雞群的舉動畢竟是少數派,大多數有車一族表示自己不喜歡高調出行。

車行校園尚需時

隨著上海私家車的普及和學校郊區化的趨勢,大學生有車一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這對於高校校園的校園道路和車位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車行校園究竟還有多遠?為了真實了解學校對於學生有車一族的態度和政策,記者以大一新生的身份對滬上6所高校進行了電話暗訪,得到了3種答案。一是自由式,以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為代表,學工部老師表示只要到保衛處辦理出入證即可。二是不支持不反對的態度,以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和東華大學為代表,東華大學老師委婉建議為了校園安全最好不要在校園中開車,學校騎車車位也十分有限。三是不鼓勵不同意的態度,以華東師範大學為代表,學生不能辦理停車證,車輛一律要求被停在校外。
目前市區的校園多為老校區,原來的校園建設沒有考慮到學生停車這一需求,所以停車位很有限,不少在市區校區的有車一族都將車停在學校附近的停車場裡,他們坦言學校的配套設施還需加強。而校方則更多地擔心校園行車的安全和管理問題,對於有車族現象大多持觀望態度,關注形勢的演變以便提出可行的方案。

停車難

擁有一輛私家車,已經成為許多老百姓的生活目標。隨著生活的提高,實現這種願望的人越來越多,有車一族的數量在不斷地壯大,但是他們在體驗著有車生活的同時,也在體驗著找不到停車位,亂停又面臨被罰款等隨之而來的各種煩惱。

-

開車還不如坐公交方便

走在市內的大街小巷裡,你都能看到有車在此“蝸居”,有的本該是人行道的卻被汽車占據著。問起司機們,他們都向記者大倒苦水:“現在停車位好難找,我們只好“見縫插針”,有地方就停了,如果碰到有急事,違章停車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一些劃有停車位的地方都已經被占據了,其中四碼頭周圍的停車位最緊張。據市民吳先生介紹,他要上街都會把車停得遠遠的,因為他有“慘痛”的經驗:有幾次上街找不到停車位,在附近轉了好幾圈都沒找到位子,只好開車回家,白白地浪費了油錢;因此,他現在一般都是遠遠的找個地方停車,下車後要走一段路。
許多汽車都在慢慢行駛著,原來他們都是在找車位。據在此負責收停車位費的工作人員稱,這條線上的停車位是最緊張的,一般天天都停得滿滿的,“有些車主沒有辦法就在沒劃線的地方停車,可這是違規的,交警抓到是要貼罰單的。”
中飯和晚飯的時間段是停車位高度緊張的時候,而在周未,這種現象就更加嚴重了,就連市內的幾家停車場也是“車滿為患”。市民徐小姐剛剛買了輛新車,平時她都不敢開車上街,“我幾次上街都找不到停車位,就連停車場也被告知無位置了。”徐小姐稱,她現在上街一般都是“打的”或者坐公交,這樣還方便些。  

-

潯城停車位缺口大

停車難,一個客觀因素是發展速度遠遠超過預期。上世紀90年代初,九江街頭的計程車還多是黃色面的(俗稱“黃蟲”),街上為數不多的夏利車也能吸引人們的好奇目光。誰能想到,10年之後,潯城已“車滿為患”了。
城市規劃建設中“歷史遺留”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建或改造項目中,不按規劃配建停車位的問題同時也暴露出來。市區一些地下停車場都被人為的作為商業用途——改成了店面,而非原來的停車功能。
由於停車位滿足不了需求,因此,就出現了汽車亂停亂放的現象。這些不文明現象直接導致了交通堵塞,影響了市民的出行。
有車族們渴望能增加些停車位,特別是在鬧市區多設些位置的願望,他們稱這樣即滿足了有車族的停車需求,又能防止亂停亂放的現象增多。有些人士則認為,要想解決“停車難”問題,主要還是要在城建中多考慮停車位及停車場的建設,在規劃上多注意這些盲點,避免道路規劃、城市規劃存在與停車場規劃脫節。停車場是路與車的配套設施,規劃道路的同時,就應該規劃停車位。

-

挖掘停車的商機

停車難是挑戰也是機遇。有關專家建議:我們應當借鑑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經驗,轉變觀念,抓住“停車經濟”的商機,大力發展停車產業。
市場的問題就應該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去解決。在一些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停車產業已成為年產值數十億美元的大產業。美國的停車產業每年大約收益為260億美元,約占GDP的3.25‰,並且提供了約一百萬個就業機會。有關專家預測,隨著我國私人汽車數量的迅猛增長,在未來幾年內即將催生上百億的蘊藏巨大市場和商機的“停車經濟”。

專家建議

“有車族”的腿部力量通常比常人差,現代的交通工具使他們有了未老先衰的跡象,許多“有車族”都明顯表現出腿部肌肉比較差。
對於下肢衰老的“有車族現象”,要避免未老先衰,“有車族”必須多參加運動。健身最好選擇全身性的、大肌肉群參與的運動為好,如跑步。年輕人還可以通過器械來鍛鍊,進行負重練習,或者打球。年紀大的可以進行有氧跳操、快走、騎腳踏車和慢跑等。對於那些每天抱怨工作較忙難以抽出時間鍛鍊的“有車族”,生活中徒手保健腿足的方法也很有效。
-

乾洗腿:用雙手先抱緊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後,再從足踝往回摩擦到大腿根。用同樣方法再摩擦另一條腿,重複數遍。此法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和肌肉萎縮等。
甩腿:一手扶樹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亦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軟弱無力或麻痛小腿抽筋等。
揉腿肚:以兩手掌夾緊小腿肚,鏇轉揉動,每次揉動20次,然後用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力。
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扳足趾: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20至30次。能鍛鍊腰腿,增強腳力,防止足部軟弱乏力。
搓腳心:將雙手掌搓熱,然後搓腳心100次,具有滋腎水、降虛火、舒肝明目等功能,可防治高血壓、眩暈、耳鳴等病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