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月基望遠鏡也就是建在月球上的望遠鏡,月球具有無大氣層、磁場小、自轉周期長等特點,是科學家們認為極為理想的天文觀測場所。
在月面上設定光學天文望遠鏡有利於解決地面天文觀測中的許多困難,如星震學的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的觀測、光變天體的高精度監測和γ射線暴的快速光學證認等。
近年來隨著各國“探月熱”的興起,登入月球是未來航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建立月基天文台是利用月球資源的重要手段。
計畫
從20世紀80年代起,國際上就開始了關於發展月基望遠鏡和月基天文學的科學討論。朱能鴻院士表示,在月球建望遠鏡的計畫中外都有,國外曾計畫在月球上布設上百架望遠鏡,口徑雖然不大,僅1米左右,但聯網觀測時可組成望遠鏡陣列。
他說,中國也計畫在月球上架設一些天文設備。同時,中國還在建造類似哈勃望遠鏡那樣的空間望遠鏡,就是將望遠鏡發射上天,相當於在衛星軌道上進行天文觀測。中國首台空間望遠鏡並非普通的可見光望遠鏡,而是探測高能天體的X射線望遠鏡。
優勢
把望遠鏡放到月球上,天文觀測條件遠比地球佳。卞毓麟介紹,月球沒有大氣,無風也無雨,地球上天文望遠鏡受到大氣擾動、水汽折射等不利因素影響,而這一切在月球上是不存在的。有意思的是,“當太陽在地平線之上時,人們在月球上照樣可以觀測星星,因為沒有大氣環境,月球整個天空背景都是黑的。”
其次,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建設同樣重量的大型天文望遠鏡,如果地球上是1000噸,月球上不到200噸,運行操作有不少方便之處。此外,地球上常有地震,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強度還不到地球的億分之一,幾乎不影響望遠鏡精度。因此專家認為,在月球上建天文望遠鏡、發展天文學,將成為綜合開發和利用月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造成了天體東升西落的周日運動,所以通常很難長時間地跟蹤觀測同一個天體。月球大約每27天才自轉一周,月球上每個白晝或黑夜差不多都有地球上的兩個星期那么長,因而在那裡持續跟蹤觀測一個目標可以長達300多個小時。
中國將以月基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2013年11月19日在天津召開的開發中國家科學院第23屆院士大會上表示,中國探月工程正在為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軟”著陸月球做準備。
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三號”執行的任務中有其他國家沒有做過的。一是利用“嫦娥三號”就位和巡視的特色,制定了一個特殊的科學目標:“觀天,看地、探月”。第一,觀天,用月基天文望遠鏡觀測天文;第二,看地,用月基極紫外照相機監測地球電漿層的密度與結構變化。第三,探月,月球車下安裝了一台雷達,探測月球次表層的結構。
著陸器上有一樣東西十分特殊:放了一台近紫外月基天文望遠鏡在著陸器上,科學家夢寐以求希望在月亮上看天文,因為月亮是真空的沒有任何污染,而且在月球上又可以長時間觀測,所以它有特殊的優勢。“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月基天文望遠鏡觀測,我知道許多國家陸續也都要做了,我們是第一個。”歐陽自遠說。
二是監視地球。在著陸器上放了一台極紫外望遠鏡,用於觀測地球的電漿層的密度、結構的變化,它反映了地球空間大範圍的環境變化,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