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姓起源
源流一
《姓氏詞典》注說,月姓的最早記載見於《博古圖》,周代有稱為月季的酒杯,又有叫月魯基的鼎,月就因此演變成了姓。
源流二
也有的書上說,古代有夕月的官職,專門為帝王祭月,他們的後代雹陳就姓月了。
源流三
而在雲南孟連及沿中緬邊境的傣族中,月姓還是一個很有影響的姓氏。月字在傣族中是長女的意思,傣族女子在未生子女之前的名字構成是“排行+名”,因此,大女兒往往稱“月某”,沿用漢人姓名習慣,月就慢慢成了姓。
源流四
江西贛州市月姓源自蒙古族。元初四傑,博爾忽與兄弟博爾朮、木華黎和赤老溫。博爾忽後人為月闊察兒。據贛州《月氏族譜》記述:贛州月氏始祖是月闊察兒。月闊察兒為 “先朝博爾忽裔也,萬戶侯,字失考。” 月闊察兒是元朝的一員戰將,官至平章政事,於1355年加封為太尉。其奉命南征,1356年” 死於行間 “。月闊察兒原配為江都人閻氏,又娶了劉氏。
月闊察兒南征時,大元帝國氣數已盡,他在贛州留下貴忠和時忠兩子,但長子貴忠早夭,時忠生秉文、秉武兩子;而秉文無後,好在秉武生了四子只留下已移居龍南縣的月華、月盈兩子發脈;兩兄弟分家,月華居今龍南縣紅岩村,月盈居今龍南縣馬巷仔;因月盈之父月秉武娶大龍堡(當年全南未建縣,仍為龍南縣管轄)黃氏為妾,月盈就在今全南縣燒斗村置買了山嶺田地,帶第四子璽公移居到燒斗繁衍至今,第一、二、三字仍留在馬巷仔。
贛南月氏今在龍南縣紅岩、馬巷仔和全南燒斗村。月氏遷贛南已650多年,移居全南也已540多年。
贛南月氏系元朝皇室後裔。留有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吉立的蒙古包形狀的月盈墓,還有寬闊的跑馬場(有康熙和民國年間因土地爭執的判決書為證)。
其均告示子孫後代不忘自己是馬背上的民族。清康熙年間,全南燒斗月氏第九世月大因、月大固、月大亮、月大高四兄弟遷徙到湖北省孝感市撮箕口簸箕灣牟子大丘,後又遷徙到四川省鄰水縣的合流鎮燈盞村竹林灣。300多年來,鄰水縣月氏已分布十多個鄉鎮。
源流五
貴州省鎮遠縣羊坪鎮月家村月氏始祖為月東來。明洪武年間,武略將軍月東來與弟月東螢奉旨,隨南征將軍傅友德從甘肅遠征貴州青溪鎮平定盜賊,接著又奉旨帶家眷鎮守。月東來及其隨帶的武官月玉山均陣亡。因軍功,朝廷封賞羊坪哨約十里的田地山為月東來後嗣耕種。至今已600多年。
源流六
來自月氏族。月氏族起源於烏拉爾山、南西伯利亞一帶,居於河西走廊、祁連山古代原始印歐人種遊牧部族,亦稱“月支”“禺知”。月氏於公元前二世紀為匈奴所敗,西遷伊犁河、楚河一帶,後又敗於烏孫,遂西擊大夏,占領媯水(阿姆河)兩岸,建立大月氏王國。月氏西遷伊犁河、楚河時,逐走了原居該地的塞人,迫使塞人分散,一部分南遷罽賓,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王國,建立大夏國。後來月氏復占大夏,並南下恆河流域建立貴霜王朝。
月姓分布
元代有月乃和,後改姓名為馬祖常。明有巴縣詩人月文憲。
在江西贛南全南縣燒斗村和龍南縣的紅岩月屋村,有1100多月姓人,自稱都是蒙古人月闊察兒後裔。其中多有支系外遷四川等地 現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合流鎮燈盞村周圍具有月氏族人近2000人 傳為湖廣填四川時期清朝康熙年間遷入,為現今已知最大的月姓聚居地。
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縣城附近的月家村,有月姓人口二百多人。
除了上述的江西龍南、四川鄰水、貴州鎮遠、雲南嵩明以外,在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還有三十餘處如月家村、月家莊、月家溝這樣的地方,可能和月姓家族有關。例如山西臨縣青涼寺鄉月家溝曾經有月氏家族古墓5座(1977年被毀),說明該處曾經是月姓家族的居住地,並且地名一直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