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背景
全球每年召開的國際會議超過16萬次,產值2800億美元。可以說,會展經濟是塊肥肉,全世界為之爭搶。“會議大使”制度就是“爭會”的一種有效路徑,也是國際“爭會競賽”的流行趨勢。在歐美一些國際會議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會議大使”為他們爭來了大量層次高、規模大的國際性會議,也帶來了滾滾財源。如,威爾斯首府卡迪夫實施“會議大使計畫”僅3年,會議旅遊就增收200萬英鎊。
一位美國市長曾言:“如果在我這個城市召開一個國際會議,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我們頭頂上撒美元。”此言是對會展業的經濟、社會疊加效應的形象比喻。會展業與旅遊業、房地產業並稱世界三大無煙產業,是一個集旅遊、商業、物流、通訊、餐飲、住宿等多方受益的產業,國際上有1:9的說法,即辦展會的場館收入如果是1的話,那么相關的社會收入就是它的9倍。
上海做法
自2006至2010年以來,上海市旅遊局已經連續五年共聘請了61名“上海會議大使”,截至2011年上海會議大使的總人數已經達到71名。參加今天頒證儀式的10位上海會議大使來自醫學、信息、半導體、會展、科技領域。
2011年,上海東方腦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桂松等10位上海灘知名專家、學者7月5日在此間接受“上海會議大使”的聘書,涉及醫學、信息、半導體、會展、科技等領域。
據國際會議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會議大使任命工作普遍由城市旅遊會議局主辦,牽手該城市突出領域的代表或隸屬於國際協會的代表,共同招徠國際會議,從而推動當地旅遊業和相關專業和行業的共同發展。目前,上海是中國國內率先推動“會議大使”項目的城市。
作用
業內人士指出,“上海會議大使”聘請工作是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旅遊業現狀而實施的一個前瞻性舉措,這對於推介上海,提升上海的知名度,爭取更多的國際性會議來滬舉辦,必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自2008年以來“上海會議大使”還首次邁向國內其他城市,甚至走出國門。諸如聘任了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夏文水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勵建安等長三角地區的專家,而中國科協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會議總監武少源則來自北京。此外,先後有8位外籍人士加入這一隊伍,充分凸顯“上海會議大使”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和國際化趨勢。
統計顯示,2010年上海共舉辦81個國際協會會議,比2009年增加23個。而上海舉辦國際協會會議的世界排名也已從2005年的第37名上升到2010年的21名。
據預測,2013年將是上海收穫國際協會會議舉辦權的豐收年,目前已成功申辦2013年國際小兒腎臟病大會、2013年亞太地區感染控制大會,而當年上海還將舉辦亞太消化系統疾病學術周會議及世界消化大會,上述兩個會議預計與會人數將達15000人,有望成為上海國際會議歷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