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黑山羊

常乳期(6-60天):這一階段,奶是羔羊的主要食物,輔以少量草料。 對羊群要按時防疫,發現病羊,要及早治療。 要養好山羊,就要有充足的飼料,因此必須廣開飼料來源,保證山羊飼料常年不斷。

一、會理黑山羊簡介

會理黑山羊,是四川省六大山羊品種之一,目前會理黑山羊存欄是56萬隻,年出欄40萬隻,主要是銷往廣州,深圳,海南等一些沿海的城市,通過轉口貿易呢,也遠銷東南亞市場。
黑山羊以其適應性強,耐粗放飼養,遺傳性穩定,肉質細嫩,膻味輕,味鮮而不膩,品質優良著稱。會理縣是建昌黑山羊的中心產區,是國家黑山羊核心群繁育基地。

二、舍飼黑山羊的好處

1、黑山羊生長發育快

由於減少了遊走覓食活動,飼草轉化成羊肉的比例提高,單位草量能產出更多的羊肉,飼養周期可縮短一半時間,周轉快,效益高。

2、積肥多

。放養一隻羊年平均積肥500kg,而圈養時為1000kg。

3、疾病少

產羔成活率高。放養山羊由於“風餐露宿”,容易感染疾病,而且不容易及時發現病羊,所以羔羊夭折現象經常發生。圈養山羊可以進行精細管理,不喝髒水,染病機會少,因而母肥仔壯,成活經幾乎可達100%。

4、促進植被的恢復,解決林牧矛盾

有利於飼草業商品化,帶動草食動物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三、黑山羊舍飼養殖技術概述

舍飼,即不放牧。將飼草定時、定量地放在羊舍飼槽或欄內飼餵山羊,讓其在在舍內完成生長、發育、繁殖、育肥等全過程的一種方式。舍飼的飼料為人工牧草、野草、灌木枝葉、秸桿類,同時必須給予充足的飲水,加餵食鹽、尿素(尿)、維生素、礦物質飼料或舔磚等。

四、羊舍建造

山羊舍是山羊長期生活的地方,它的主要任務是為山羊提供安全的環境條件。所以,一棟理想的山羊舍要有防雨淋、防太陽曬、防疾病傳播、防野獸為害等功能。根據山羊的生物學特性和馬山縣自然條件,羊舍建造要符合如下要求:

1.羊舍面積

羊舍應有足夠面積,使山羊在舍內不太擁擠,可自由活動。每隻山羊平均占有最低面積是:種公山羊為1.2―1.5平方米,成年母山羊為0.8―1.0平方米,哺乳母山羊為2.0―2.5平方米,幼齡公、母山羊為0.5―0.6平方米,閹山羊為0.6―0.8平方米。

2.山羊舍外要有運動場

運動場的面積為山羊舍面積的2―5倍。運動場圍牆的高度,小山羊為1.5米,母山羊為2米,公山羊為2.2米。運動場內應架設飲水裝置、草架、食槽等。

3.防暑、防濕重於防寒

屬高溫多濕地區,防暑、防濕重於防寒,因此羊舍要建成內部乾燥、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的敞開式羊舍,檐高3米以上,舍內架設的羊床離地1-1.5米,舍外應種樹以利防暑降溫。

4. 屋頂要完全不透水

排水良好,能耐火耐用,要有一定坡度,除平頂和圓拱頂外,若用樹皮、瓦、草料做屋頂,分別需要有15、35、50度的坡度,以利防水和排水。馬山縣氣候炎熱,羊舍屋頂應側重於防暑,所以用水泥屋頂時應設隔熱層。

5.羊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

羊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地面緻密、堅實、平整、無裂縫、由里向外應有一定傾斜度,靠外面的低地處應開設排糞溝。

6.門、窗、牆要堅固耐用。

門、窗、牆要堅固耐用。

7.羊舍外邊要建有貯糞池。

羊舍外邊要建有貯糞池。

五、及時去勢

不宜留種的公羊,除部分公羊留作試情公羊外,其餘的在出生7-60日齡應進行去勢,去勢後的公羊性情溫馴,便於管理。

六、合理搭配青、粗、精料

羊屬食草動物,飼料應以牧草、樹葉為主,精料為輔,在夏秋季節,應多餵些草料、樹葉或牧草(一般種植桂牧一號0.15畝可養成年羊一隻),禾本科(如桂牧一號、象草、類玉米等)與豆科(如銀合歡、任豆樹、沙皮樹葉等)牧草投餵比例為 4:1,適當補充精料。冬春飼草比較缺乏,有條件的地方,應利用冬閒田種植黑麥草作補充,也可通過多餵些混合飼料解決飼草不足的問題。混合料參考配方:玉米粉54%、草粉40%、黃豆或花生餅4%、麥麩2%,外加礦物質適量,每隻羊每天餵食鹽5克。

七、供足飲水

為消化食入的粗飼料,山羊每天必須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同時體內循環、養分輸送也離不開水分。所以山羊缺水的後果往往比缺料更嚴重,容易導致食慾下降、消化不良、膘情下降等。因此,應供給充足而乾淨的飲水,冬季應飲溫水。

八、精心管理

每天清潔羊舍地面一次,圈舍及其周圍要定期消毒,每半個月清除羊樓下羊糞一次,並將其遠離羊舍堆積發酵。重胎母羊、哺乳母羊及其所帶羔羊要隔離於小單間飼養(2�/間),以防擁擠造成母羊流產和壓死羔羊,小單間應保持乾燥清潔衛生,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溫度以18-20℃為宜。

九、山羊的繁殖

1.性成熟

公羊一般3―4月齡,睪丸可產生精子和雄性激素,母羊4―5月齡,卵巢可產生卵子和雌激素。此期可繁衍後代。

2.母羊發情表現

不安心食草,鳴叫搖尾,有的爬跨它羊,初期陰部流出透明粘液,末期粘液成膠狀稠樣(粘稠),從發情開始到結束,一般1―2天,發情周期18―21天。

3.母羊適宜的初配期

母羊適宜的初配期為8月齡,第一胎於4月初配種,9月初產羔,第二胎10月初配種,來年3月產羔。目前馬山縣山羊多為自然交配,因人工授精所需的設備、技術要求較高,推廣山羊的人工授精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條件尚未成熟。

4.妊娠與分娩。

妊娠與分娩。母羊配種後20天不再發情,說明可能已受孕。羊懷孕期為五個月。母羊受孕一兩個月後,乳房發育、色紅潤;臨產前行走遲緩,腋窩下陷,腹部下垂,陰部腫脹流粘液,舉動不安,時臥時起或回頭望腹鳴叫。當陰部流出透明粘液、臥地或努責視為快臨產,應作好接產準備。經驗:流白粘液為活胎,流紅帶白粘液為死胎;胎水不破為正產,胎水先破為難產。

5.種公羊的飼養管理

對種公羊的要求是體質結實,保持中上等膘性,性慾旺盛,精液品質好。而精液的數量和品質,取決於飼料的全價性和合理的管理。種公羊的飼養,要求飼料營養價值高,有足量優質的蛋白質、維生素 A、維生素 D及無機鹽等,且易消化,適口性好。較理想的飼料中,鮮乾草類有柱花草、銀合歡、木豆、苜蓿、花生秸等,精料有玉米、豆粕等,其他有桂牧一號、胡蘿蔔、南瓜、糠麩、骨粉等。動物蛋白對種公羊也很重要,在配種期或采精頻率較高時,要補飼生雞蛋、牛奶等。種公羊宜單圈飼養(或拴養)、單獨運動和補飼,除配種外,不要和母羊放在一起。配種季節一般每天采精1-3次,采精後要讓其安靜休息一會兒。定期進行檢疫、預防接種和防治內、外寄生蟲,並注意觀察日常精神狀態。
4、母羊的飼養管理

6.配種前:配種前

對母羊抓膘復壯,為配種妊娠貯備營養。日糧配合上,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為基礎,對斷奶後較瘦弱的母羊,還要適當增加營養,達到復膘目的。乾粗飼料如玉米稈、花生秸等任其自由採食,有條件的每天放牧4小時左右,每天每隻另補飼混合精料0.15-0.4公斤。混合精料配方:玉米60%,豆餅粕25%,糠麩15%。

7.妊娠期

在妊娠的前3個月,由於胎兒發育較慢,營養需要與空懷期基本相同。在妊娠的後2個月,由於胎兒發育很快,胎兒體重的80%在這兩個月內生長。因此,這兩個月應有充足、全價的營養,代謝水平應提高15-20%,鈣、磷含量應增加40-50%,並要有足量的維生素 A和維生素 D。每天每隻補飼混合精料0.6-0.8公斤,骨粉3-5克。產前10天左右還應多餵一些多汁飼料。懷孕母羊應加強管理,要防擁擠,防跳溝,防驚群、滑倒,日常活動以“慢、穩”為主,不能吃霉變飼料和冰凍飼料,以防流產。

8.哺乳期

產後1-2個月為哺乳期。在產後2個月,母乳是羔羊的重要營養物質,尤其是出生後15-20天內,幾乎是唯一的營養物質,所以應保證母羊的全價飼養。到哺乳後期,由於羔羊採食飼料增加,可逐漸減少直至停止對母羊的補料。注意產後 1-3天內,哺乳母羊不能餵過多精料。羔羊斷奶前,應逐漸減少多汁飼料和精料餵量,防止發生乳房疾病。為提高母羊的繁殖力,羔羊出生15-20天,開始補飼商品乳豬全價料,並逐步餵些青飼料,一般羔羊到2月齡左右斷乳。

十、羔羊的護理及培育

初乳期 :母羊產後5天以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它是羔羊生後唯一的營養。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7-23%)、脂肪(9-16%)等營養物質和抗體,具有營養、抗病和輕瀉作用。羔羊生後及時吃到初乳,可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促進胎糞排出。初生羔羊應儘量早吃、多吃初乳,吃得越早、越多,增重越快,體質越強,發病少,成活率高。
常乳期(6-60天):這一階段,奶是羔羊的主要食物,輔以少量草料。從初生到45日齡,是羔羊體長增長最快的時期;從出生到75日齡是羔羊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此時母羊的泌乳量雖也高,營養也很好,但羔羊要早開食,訓練吃草料,以促進前胃發育、增加營養的來源。一般從10日齡後開始給草,將幼嫩青草吊掛在羊舍內,讓其自由採食。生後20天開始訓練吃料:在飼槽里放上用開水燙後的半濕料,引導小羊去啃,反覆數次小羊就會吃了。注意燙料的溫度不可過高,應與奶溫相同。
奶、草過渡期(45天至斷奶):45天后的羔羊逐漸以採食飼草料為主,哺乳為輔。羔羊能採食飼料後,要求提供多樣化飼料,注意個體發育情況,隨時進行調整,以促使羔羊正常發育。日糧中可消化蛋白質以16-30%為佳,可消化總養分以74%為宜,並要求適當運動。隨著日齡的增加,羔羊可跟隨母羊外出放牧。

十一、羔羊早期斷奶技術

傳統的山羊斷奶時間為2-3個月,如採取提早訓練採食和補飼的方法飼養羔羊,可使羔羊在1-1.5月齡安全斷奶。早期斷奶除可促進羊發育、加快生長速度外,還可以縮短母羊的繁殖周期,達到一年兩胎或兩年三胎,多胎多產的目的。目前推行30-45日齡和7日齡斷奶兩種方式,具體做法是:

1.30-45日齡斷奶法

羔羊在10-15日齡時,應訓練採食嫩樹葉或牧草,以刺激唾液分泌,鍛鍊胃腸機能;20日齡,可適當補飼精料,精料要求含蛋白質20%、粗纖維不宜過高,並加入1%的鹽和骨粉以及微量元素添加劑。每天補餵配合精料20克,並將精料炒香,調成半乾濕態,放在食槽內單獨或混些青草飼餵。30日齡拌料40克,40日齡拌料80克,並注意飼料多搭配,少餵勤添。隨著羔羊的生長和採食能力的提高,應逐漸減少哺乳次數,或間斷性採取母子分居羊舍的方法,這樣一般40天左右可完全斷奶,比傳統的3月齡斷奶可提前一半時間,早期斷奶的羔羊應單獨關在一欄,繼續補料,以加強早期斷奶羔羊的培育。

2.羔羊7日齡斷奶法

(如美國一些集約經營的養羊場):羔羊出生後及時哺餵初乳,羔羊臍帶乾後讓其跟隨母羊在運動場內自由活動,吊掛嫩牧草訓練採食,同時補餵人工代乳品。一月齡內羔羊代乳品配方:玉米粉30%、小麥粉22%、炒黃豆粉17%、脫脂奶粉20%、酵母4%、白糖4.5%、鈣粉1.5%、食鹽0.5%、微量元素添加劑0.5%、魚肝油1-2滴,加清水5-8倍,攪拌均勻,煮沸後冷至37℃左右代替奶水飼餵羔羊。羔羊一月齡後代乳品配方:玉米40%、小麥粉25%、豆餅粉15%、奶粉10%、麩皮4%、酵母3%、鈣粉2%、食鹽0.5%、微量元素添加劑0.5%,混合後加適量水攪拌飼餵羔羊。

十二、適時出欄

羔羊出生後各個時期的生長發育不盡相同,絕對增重初期較小,爾後逐漸增大,到一定年齡增大到一定程度後又逐漸下降直至停止生長,呈慢――快――慢――停的節奏,相對增重在幼齡時增加迅速,以後逐漸緩慢,直至停止生長,呈快――慢――弱――停的趨勢。馬山黑山羊生長至12月齡時,增重速度顯著減慢,18月齡時,各項體尺增長趨於停滯,之後體重處於弱生長,並開始沉積脂肪,以後隨年齡的增長體重趨向於停滯。所以,商品肉羊於12-18月齡、體重30-40�時出欄最佳,此時出欄既符合羊只的生長規律,又符合市場需求(供港活羊標準)。出欄過早,山羊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時期,屠宰率不高,肉質雖嫩,但缺乏肉香味,此時屠宰不合算;出欄過遲,生長停滯,轉為沉積脂肪,肉質變粗,肉中膻味成份含量增加,降低肉品品質,且浪費資金、勞力、飼草,降低生產效益。

十三、山羊常見疾病的防治

對羊群要按時防疫,發現病羊,要及早治療。勤驅蟲,山羊無體內外寄生蟲時,一般較少感染其它疾病;一旦患有體內外寄生蟲病時,由於抵抗力下降,其它疾病接踵而來。因此,必須定期驅蟲(2-3個月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且每年進行山羊傳染性胸膜性肺炎苗和山羊三聯四防苗免疫注射各一次(兩種疫苗免疫間隔的時間至少要一周)。

1、羔羊痢疾

症狀:無精神、不吃奶、拉灰白、淡黃或綠色特臭稀糞或糞粘肛門,後期糞帶血,肛門失禁,最後脫水衰竭而死。治療:用滅痢精,按說明書內服,每日2―3 次或用土黴素片加糖水內服,每日2―3 次。

2、傳染性角

(結)膜炎。症狀:眼畏光、閉目、流淚、結膜充血,角膜呈灰白色,有的眼瞼外翻、失明,不能進食而餓死。治療:用硫酸黃連素眼藥水滴眼,每日3 次,2―3天可愈;用威靈仙、鵝不食、田基王等量,70%酒精浸七天,以藥水噴眼,每日2次,1―3天可愈。采新鮮的桃枝或柳枝剝皮插入順氣孔,療效也很好。

3、傳染性爛口瘡

症狀:口角、鼻鏡發炎、破裂、流血、灰色痂皮,進食困難。治療:刮掉痂皮,後用巴蕉皮燒灰與桐油調擦患處,每日2 次。或用鍋底灰、生鹽等量混合撒患處,每日一次。或用獸用碘塗擦患處,每日2―3次,2―3 天可痊癒。

4、疥蟎病

症狀:患處皮膚奇癢、毛脫落、皮裂,後成痂皮變厚。治療: (1)用溫水洗患處,將鍋底灰、生鹽、硫磺研粉、廢機油各150 克,調勻塗患處,每日一次;(2)用0.5% 敵百蟲液擦洗患部,(3)雄黃10克、白礬20克,研粉與松榴油200 毫升調勻塗患處。(4)用阿福丁進行皮下注射,可同時驅除羊體內外寄生蟲。

5、肝片吸蟲病

症狀:羊瘦弱、便秘拉瀉交替發生、皮毛粗亂或脫毛,胸、腹水腫,眼結膜蒼白。治療:用丙硫苯咪唑15―20 毫克/公斤體重灌服。或皮下注射阿福丁。

6、山羊傳染性胸膜性肺炎

是山羊絲狀支原體引起的傳染病,俗稱山羊爛肺病。只發生於山羊。特徵為高熱、肝肺變。
診斷要點
最急性型:體溫升高,有肺炎症狀,呼吸急促、咳嗽、鼻液帶血,胸水增加,呼吸困難,可視黏膜充血、發紺,倒地而死,病程5-6天。
急性型:精神沉鬱、發抖、呼吸及心跳加快有雜音、咳嗽、鼻液粘濃性並呈鐵鏽色,後期呼吸極為困難,孕羊大批流產,腹脹和腹瀉,衰竭而死,病程15-30天。
慢性型:咳嗽、鼻漏、腹瀉、消瘦。
預防和治療
每年定期用山羊傳染性胸膜性肺炎氫氧化鋁菌苗或弱毒雞胚苗進行預防注射。新購進羊隔離飼養觀測一個月以上,才可合群;發現此病,立即消滅。
治療:a.新胂凡納明(九一四),成年山羊0.6-0.8克溶於5%的葡萄糖中靜脈注射。 b.胸膜肺炎康,0.1毫升/公斤體重肌注,每天一次,連續3-5天。 c.倍克菌、寒劍結合病毒靈注射。 d、其他抗菌素如卡那黴素、磺胺類(如長效抗菌劑)均有一定療效。

十四、黑山羊放牧飼養技術

對於天然牧草資源豐富、採取全圈養羊有困難的養羊戶,可採用放牧方式養羊。此法管理比較粗放,但對重胎、哺乳母羊、種公羊和育肥羊也應于歸牧後補餵一定精料,其餘羊只以牧草為日糧,全群應供給清潔飲水,補餵食鹽或人尿。其他管理方式與舍飼養羊方式一致,但放牧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訓練帶頭羊

口令控制領頭羊帶隊,孕羊不宜驅趕、鞭打,產羔母羊近牧以利哺乳。

2、早春放牧

牧草剛萌芽,放牧容易造成“跑青”現象,故應適當延長放牧時間,同時回欄後補餵飼草。

3、夏季牧草茂盛

不須補料。應適當遠牧,以利於實施劃區輪牧,保護草場,防止寄生蟲病的發生。放牧要避食露水草,防拉稀或膨脹病。

4、秋季牧草結籽

營養價高,應延長放牧時間,讓羊吃飽吃好,以利於羊育肥出欄,提高母羊膘情,維持較高的繁殖率。

5、冬季牧草枯萎

氣溫較冷,陰天要近牧,晴天稍遠牧,雨天選時放牧,冰凍天不放牧,並注意補飼。放牧地選在背風向陽的地方。冬前修好羊舍,抓好羊群的防寒保暖工作。

十三、適宜養羊的主要牧草

要養好山羊,就要有充足的飼料,因此必須廣開飼料來源,保證山羊飼料常年不斷。在解決山羊飼料來源問題上,廣大農民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的措施是:廣泛收集,種植放養和加工貯存。就是在天然野草生長旺季,收集大量野草、樹葉,進行加工貯存,同時還可因地制宜,種植一些高產青飼料。加工貯存方式,大體有三種:一是曬乾貯存:在夏秋季節,將山羊吃不完的青綠飼料,曬成青乾草,供山羊枯草季節利用。二是製成青貯料:將優質青草等進行青貯,在冬季代替青料餵山羊。三是窖藏部分新鮮的青飼料和多汁飼料,以備補料之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