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會宴
拼音
會宴 huì yàn ㄏㄨㄟˋ ㄧㄢˋ釋義
亦作“ 會宴 ”。相聚宴飲。《孔子家語·問禮》:“別其親疏,序其昭穆,而後宗族會宴。”
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四回:“請赴東閣會宴。”
古今五大名宴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img/b/c94/nBnauM3XzUzNzMTM3ITNw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yU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關於滿漢全席的起源知說有以下幾種,一說康熙大帝南巡,駐蹕揚州,始設滿漢席。這種說法在揚州進行城市八大名宴宣傳時被用的最多。二說起源於清乾隆年間,因為清乾隆甲申年間江蘇儀征李斗所著的《揚州畫舫錄》是最早列有“滿漢全席”選單。三說摘自陳植漢先生編撰的《滿漢全席大全》,這本奇書說是一般以為“滿漢全席”出自清宮,其實是出自曲阜的孔家“衍聖公府”。相傳孔府宴客有“常品”及“上品”之分,前者六十七道菜式,後者一百二十三道,飲饌極為講究。直到清乾嘉時代,大學者阮元做了“衍聖公府”的女婿,又出任兩廣總督,孔家小姐帶了廚師陪嫁,這套孔府秘傳“府菜”才得以發揚光大。其後,孔家家廚自己出來開館店,不敢以孔府家傳或出於總督府標榜,遂取名“滿漢全席”,自此流傳。
另書中更指出,“滿漢全席”其實源於宋太祖趙匡胤御賜的“鹿鳴宴”。當然,這一切都有點戲說的味道。由於真正書中記載,目前有據可查的還是《揚州書舫錄》,所以個人認為應當出自清朝。到底是乾隆年間還是康熙年間還有待考證。
總之,滿漢全席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入關,到順治、康熙、乾隆以來歷代皇帝希望滿、漢兩族和睦相處的願望。
孔府宴
![孔府宴](/img/b/d03/nBnauM3XxQjM0gjM3ITNw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yU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壽宴
孔府專門備有冊簿,記載衍聖公及夫人、公子、小姐以及至親等主要要設員的生辰,屆時要設宴慶祝,這樣周而復始,形成了壽宴。壽宴上的名菜佳肴非常精美,餐具講究,陳設雅致。菜餚名稱也各有寓意,如“福壽綿長”、“壽驚鴨羨”、“長壽魚”等。製作精細,其“一品壽桃”是孔府壽宴中的第一珍餚。
2、花宴
是衍聖公和公子的婚禮及小姐出嫁時所設的宴席。孔府一向聯姻高門,因此,花宴自然是高貴而體面,這類宴席,席間空出“喜”字,席中心有“雙喜”形高盤。菜餚名稱也貼切雅致。如“桃花蝦仁”、“鴛鴦雞”、“鳳凰魚翅”、“帶子上朝”等。
3、喜慶宴
凡孔府內遇受封、襲封、得子等喜慶之事,都要辦宴祝賀。這種宴席面上往往突出喜慶氣氛。其菜名多美好、吉祥之意。如“雞里炸”、“陽關三疊”、“四喜丸子”等。
4、迎賓宴
是迎聖駕、款待王宮大臣等高級所用的宴席。由於孔府的特殊政治職能和地位,各代帝王崇尚儒教,有時皇帝來曲祭孔,有時派王子大臣前來,接待這些高級官員的宴席規格較高,席面上有山珍海味,如“瓊漿燕菜”、“熊掌扒牛腱”、“御筆猴頭”等。其中最華貴的是清代的滿漢全席,是專門招待皇帝和欽差大臣的盛宴,一席宴有404件造型各異的錫制餐具,上196道名菜佳肴。如滿族的全羊燒烤、漢族的駝蹄、熊掌等。孔府宴講究排場和華貴,除“滿漢全席”外,還有“全羊席”、“魚翅席”、“海參席”和四大件、三大件的席面。
5、家常宴
是孔府自己接待親友所用的宴席,菜品也常常隨季節而變換。孔府內除內廚、外廚外,還有自設的小廚房,烹調各自的飯菜。
全鴨席
![全鴨宴](/img/c/986/nBnauM3XxMzM2IzM3ITNw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yU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上面這段是被用最多的,不過我也看到過說全鴨席是以山東風味為特色的宴席。不過我傾向與上段,因為有一張三十年代的全鴨宴選單,是一位經常光顧全聚德的外國客人保留下來的。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燒尾宴
![燒尾宴](/img/f/2f1/nBnauM3XxIjMykzM3ITNw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yU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三說是鯉魚躍上龍門,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燒掉才能成龍。這個說法源自唐中宗時期,說一叫楊再思的官員為了拍皇帝馬屁,隆重其事的烹製了一桌佳肴,可等菜做好了還沒想到該給宴席起什麼名。這時候他聽有人報:“龍門守楊俊人到!”這一聽,他就由龍門想到鯉魚跳龍門需要天火燒掉尾巴的故事。於是,“燒尾”二字便有了百折不撓的寓意和前程遠大、官遠亨通、皇祚無量的象徵。 此三說都有升遷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燒尾宴”。唐代的"燒尾"宴會雖然盛行一時,但僅僅維持了二十年左右,到蘇瑰始罷。 《唐書·蘇瑰傳》記載:蘇瑰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封許國公時,獨不向皇帝進獻 "燒尾宴",當時不僅百官嘲笑,中宗皇帝亦默然。面對著明僚的譏諷和天子的不滿,蘇瑰直接向中宗皇帝進諫: "宰相是輔佐天子治理國家大事的,現在米糧騰貴,百姓吃不飽,衛士們甚至三天沒有吃的,臣雖不稱職,也不敢燒尾。"中宗也只得默認。從此, "燒尾宴"不再舉行。 燒尾宴食單[據《韋巨源·食譜》(部分)]: 飯食點心:巨勝奴(蜜制散子),婆羅門輕高面(蒸面),貴妃紅(紅酥皮),漢宮棋(煮印花圓面片),長生粥(食療食品),甜雪(蜜餞面),單籠金乳酥(蒸製酥點),曼陀樣夾餅(爐烤餅)等。 菜餚羹湯:通花軟牛腸(羊油烹製),光明蝦炙(活是烤制),白龍曜(用反覆捶打的裡脊肉製成),羊皮花絲(炒羊肉絲,切一尺長),雪嬰兒(豆苗貼田雞),仙人臠(奶汁燉雞),小天酥(鹿雞同炒),箸頭春(烤鵪鶉),過門香(各種肉相配炸熟)等。 《燒尾宴食單》有《唐人說薈》本、《說郛》本、《五朝小說》本以及中國商業出版社李益明、王明德、王子輝所注《清異錄·飲食部分》等。
文會宴
![文會宴](/img/4/d99/nBnauM3XyYjMyETN3ITNw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yU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