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

曾母投杼

曾母投杼,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織布機的梭子)而走,謂流言可畏。

基本信息

成語簡介

曾母投杼曾母投杼
曾母投杼讀音:zēng mǔ tóu zhù
英譯:Persistent rumours against someone can shake the strongest confidence in him;
解釋: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織布機的梭子)而走,謂流言可畏。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原文

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參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
夫以曾參之賢與其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參之母信曾參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

注釋

杼(zhù):織布用的梭子
曾子:名參,孔子的弟子
處:居住,住在
費:魯國地名,今山東省費縣
同名族:同名同姓的人
名:名字
族:姓
織自若:只管織自己的布
若:如故
逾牆而走:爬牆逃跑
逾:越、翻
尚:還
投:扔掉,拋棄
走:逃走

譯文

從前,曾參住在魯國費地,費地有一個人與曾參同名同姓,他殺死了一個人。有人就跑來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曾參的母親說:“我的兒子是不會殺人的。”說完,便只管織自己的布。過了一會,別人又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還是照常織自己的布。又過了一會,別人又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曾母害怕了,扔掉織布機的梭子,翻牆逃跑了。
憑著曾參的賢德,和他母親對他的信任,有三個人懷疑他(殺了人),就連慈愛的母親都不相信他了。現在臣的賢德不如曾參,大王對我的信任又不如曾參的母親對他的信任,質疑我的不僅僅有三個人,我害怕大王也會像曾母相信曾參殺人一樣相信別人對我質疑。

示例

1、《三國志·吳主傳》:“朕以不明,雖有曾母投杼之疑,猶冀言者不信,以為國福。”

2、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3、《淮南子·說山訓》:“三人從市中來,皆言市中有虎;市非虎處,而人信以為有虎。”

道理

說明謊話多說幾遍,也能使人相信,謠言傳播開來,便會迷惑人心,令人懷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