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燏(1909~1964)

曾昭燏(1909~1964)

1935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獲考古學碩士學位。 1936年在德國國家博物院實習,並在柏林等地參加考古發掘。 同年回國,受聘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專門設計委員,先後在雲南、四川等地進行考古發掘。

曾昭燏(1909~1964)

正文

曾昭燏(1909~1964)中國女考古學家、博物館學家。湖南湘鄉人。1929年入中央大學,1933年畢業後任教於金陵大學附中。1935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獲考古學碩士學位。1936年在德國國家博物院實習,並在柏林等地參加考古發掘。1938年任倫敦大學考古學助教。同年回國,受聘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專門設計委員,先後在雲南、四川等地進行考古發掘。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委員、“敵偽文物統一分配委員會”委員和“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 委員, 並親自參加文物整理工作。1946年代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1948年被吸收為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員,1949年力阻將中央博物院文物遷運台灣,並與徐鴻寶等在上海發表聲明,要求運台文物全部歸返祖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長、院長、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華東文物工作隊隊長、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並當選為第二、三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職。在主持南京博物院工作期間,倡導博物館工作為人民民眾和科學研究服務,組織新型陳列和考古發掘,奠定了博物院發展的基礎。晚年主要致力於長江流域特別是江蘇地區早期歷史的開拓性探討。1964年在南京逝世。
主要著述有:《中國銅器銘文與花紋》、《論周至漢之首飾制度》、《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 (與吳金鼎、王介忱合著)、《博物館》、(與李濟合著)、《沂南古畫像石墓》(與蔣寶庚等合著)、《南唐二陵發掘報告》(與張正祥等合著)、《江蘇古代歷史上的兩個問題》(與尹煥章合著)。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