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電腦大王——曾文忠
16歲時入一家製衣廠,從最低層做起,曾文忠不怕吃虧,什麼都肯做,表現出色,一年後便升任業務部經理。接觸企業管理,為日後自行創業打下良好基礎。幹了五年,到1981年,他的月薪已增到八千元,比一般大學生還多。不想,此時與老闆發生意見分歧,遂萌生自立門戶念頭。曾文忠回憶說:“那時候,我喜歡看電子方面的書籍,發現電腦業很有前途。
人物經歷
“剛巧一位朋友想自立門戶。接受我的意見開辦一間個人電腦店,結果成績斐然。我見自己的想法大有可為,更增強了信心。況業即使開電腦店失敗,也隨時有其他製衣廠向他招手,不愁失業,既然進可攻,退可守,我便在1982年大膽辭職。自行創業。”他拿出多年積蓄的6萬港元,一半購置固定資產,一半作流動資金,租了5平方米半間鋪位,請了一名售貨員,向批發商購入台灣電腦零件,自行組裝整機出售。因為售價只及美國原裝貨的1/3,所以很受市場歡迎。這段經歷使曾文忠十分開心,“開張僅一個月,我便賺了錢。第三個月遷店到當年電腦的售散地黃金商場地庫,結果生意滔滔,不出一年,我在黃金商場內陸續開設了四間店鋪。由於有賺,我的兄弟也參本3萬元,第一年我們獲利幾十萬元。”第二午,曾文忠更直接向台灣廠家進貨,併兼營電腦零件批發,年底利潤逾百萬元。當時他才20多歲,自行開業不到兩年,已成了百萬富翁。
曾文忠是個修身謹慎的人。他發展業務絕少向銀行借貸,創業的6萬元固然是自己的積蓄。隨後業務拓展到七、八間,用的也是賺的錢。只有一次。他希望家人能從他的業務發展中得益,才有外來資金注入。他總是量入為出。比如手上有10元,他只會投資5元,以防全軍覆沒。他認為做生意應是長線的,短線的投資,可能會一時獲利,但其風險也可能導致從此沉淪。1984年中國大陸加速開放,曾文忠興奮地說,“大陸一開放,來洽談生意的大陸公司絡繹不絕,由於我平時信用好,台灣多家供應商答應大力支持我。每次訂貨的賒數可達幾百萬元。大陸公司訂貨時,我先收兩成訂金,然後一手交貨,一手付款,那一年,我們的營業額高達三千萬元。1985年更逾一億元,增長達倍數。”此後,曾文忠又向歐洲拓展,並赴大陸設廠,到1990年營業額已突彼10億大關。
曾文忠對自己的慎重作風頗感自在,他說:“每個人做生意均有不同目標,我雖然是個生意人,但錢對於我並不是最重要的,我不會光為多賺錢而做事。況且,穩健的作風亦使公司到今日仍然存在,並且成為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