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簡介
據史籍記載,此佛寺始建於公元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小乘佛教傳入後建的最早佛寺之一。佛寺整體由大殿、戒堂、彭房、僧舍、佛塔和"窩蘇"(八角亭)等建築群組成。主體建築大殿闊4間,寬約10米,深8間,長約18米。大殿是拍梁、穿斗結合的梁架結構,重檐歇山式屋頂,上下兩檐都是五面坡。平面布局不用檐柱,四面偏廈是牆抬梁,牆體與檐口間設有斜撐。殿內外的構件上均有龍、鳳花卉等圖案的雕刻裝飾,形象逼真,原始古樸。曼短佛寺的建築造型和裝飾藝術集中地體現了傣族古代建築技術和歷史文化的精華。
曼短佛寺,以寺院古老、曼短佛寺建築形式美觀而著稱。此寺位於西雙版納州西部勐海縣勐遮鄉曼恩村公所境內,曼短佛寺前有昆洛公路通過,交通方便。 “曼短”是西雙版納傣語村名。“曼”意為村莊;“短”傣語音為“抽鶘”意為觀看。“曼短”意為觀察寶蜂之寨。傳說,古時西雙版納景真八角亭所在之地,有一窩有寶之蜂,蜂巨如鵝可叼嬰兒而飛:其時真憨(一傣族武將)到此,指派西雙版納曼短人去觀察蜂窩所在,故留下曼短一名。曼短佛寺位於西雙版納曼短寨旁,寺從寨名。
曼短佛寺坐落在曼短寨西側一座小山包上,西雙版納曼短佛寺東傍村寨,背靠竹林,面對昆洛公路。古老的寺宇立於丘頂。曼短佛寺基座約高1米,長約30米左右,呈白色台階層層相疊, 曼短佛寺台階間有橫向條溝,有膨有斂,凸凹相間。曼短佛寺宇正面和背面牆壁分為9格,每格間有一突露牆外的花瓶形方柱。柱間牆壁設有窗狀方框,西雙版納曼短佛寺牆上有黃色、綠色、白色浮雕。曼短佛寺宇屋面覆瓦,分前、後、左、右4個大面,重檐。曼短佛寺正面與後面的重檐屋面,由5個板塊疊蓋,有五面坡之稱。其中有兩個板塊布於屋角兩邊,呈一水平;曼短佛寺上再搭兩個板塊,又呈一水平;第五板塊搭於三、四板塊之間。形如五塊積木搭成的橫向階狀橋體。曼短佛寺上檐亦是五面,形同下檐。中間板塊連線的屋脊較高,兩側略低,亦成台狀。西雙版納曼短佛寺屋脊正中有座精巧的華蓋式小塔立於脊頂,西雙版納傣語稱其為“帕薩”。每台脊角上都有一隻吉祥鳥翹首而臥,曼短佛寺兩旁鑲有飾物,使屋脊顯得格外美觀。
佛寺正面設有兩道門戶,有五級登門台階,可拾級而上進入西雙版納傣語稱為“維罕”的大殿。曼短佛寺大殿內設有高2米的佛壇,有塗金粉的巨佛盤坐。曼短佛寺佛壇兩邊掛著許多傣語稱為“董”的長幡,每條長幡都織有美麗的圖案。曼短佛寺這些用傣家自紡棉線特意織成的長幡,是生者獻給亡故之人的天梯。據說,虔誠的佛教信徒辭世以後不下地獄受苦,而是藉助長幡升天,進入信徒心目中的“天堂”。
大殿用的柱子,直徑約有尺余,以紅色為基色,曼短佛寺用金粉加以粉飾,殿內樑柱之上,或畫龍,或描鳳,或繪有各種吉祥圖案,給人以金碧輝煌之感。
寺宇兩側的牆上繪有西雙版納傣族古典壁畫,曼短佛寺內容涉及傣語稱為“搭薩西乍”的《佛本生經》和眾多珍禽奇獸以及優美圖案。這座曼短佛寺和其他建築完善的佛寺一樣,建有稱為“哄坦”的藏經室,收藏有貝葉經和手抄的許多佛教經典以及與佛教有關的民間文學抄本。同時,還建有僧舍和僧侶學習經文的場所。曼短佛寺內小和尚,既學佛教經典,又在國小內接受教育。曼短佛寺右側,建有一座與西雙版納景真八角亭形狀相似的八角亭,曼短佛寺前有古榕掩映,後有翠竹作襯,景色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