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旱地196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7672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8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4畝,主要種植芒果、泡果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8288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三通。全村有395戶通自來水,無飲用井水。有395戶通電,無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3戶,占農戶總數的96.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1戶(分別占總數的81.52%和96.46%)。該村到允景洪街道辦事處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公里。至2008年底,全村共擁有汽車29輛,拖拉機187 輛,機車596輛。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47 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自來水未經過淨化處理);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無自然村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磚木、土木和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3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9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25萬元,其中:林業收入1883萬元,占總收入的60.26%;畜牧業收入267萬元,占總收入的8.5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27頭)。農民人均純收入4040元,農民收入以橡膠等為主。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395戶,鄉村人口1740人,其中男性867人,女性873人。其中農業人口1740人,勞動力1090人。該村以哈呢族和布郎族為主(是哈呢族和布郎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879人,布朗族678人,其他民族183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94人,參合率91.61%;享受低保2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景洪城區醫院,該村距離最近的醫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1660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229人,距離景洪市民族中學0.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9人,其中小學生229人,中學生60人。全村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416.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79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8年末集體總收入2.3萬元,有固定資產34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和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集體資金使用情況和重大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