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國志第二十八卷正史記載:正始七年(246年),毌丘儉帶步騎兵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麗,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竄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毌丘儉又斬殺丸都內官員數千人,之後退兵。不久再次進攻,東川王逃到買溝,隨後,毌丘儉自在丸都一帶坐鎮,毌丘儉又派玄菟太守王頎追擊到沃沮,另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於高句麗的不耐等濊貊種落。王頎的軍隊追至竹嶺,再度大破東川王餘部。隨後,魏軍殺至沃沮境內,將協助高句麗的邑落一併攻破,斬殺三千餘人。
東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內,魏軍進一步追討。但高句麗王終於在部下的忠誠保衛下擊殺一小隊魏軍而得以隱匿。王頎軍主力則進一步向東北行,一直抵達北沃沮與肅慎的邊境地帶。而劉茂、弓遵也成功擊潰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舉邑降。整個征剿行動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結束,最終毌丘儉等刻石紀功並於245年5月回師凱鏇。詳細資訊
背景曹魏代漢後,高句麗臣屬於曹魏,成為曹魏的屬國,遼東地區則是由軍閥公孫度家族控制。 公元234年,由於公孫淵與孫吳勾結,曹魏三路出兵征討,高句麗作為屬國隨同派兵作戰。236年,斬東吳使臣胡衛,傳其首於曹魏幽州。238年,曹魏討公孫淵,東川王遣主簿大加將兵助討。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心懷不軌,並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東川王欲取代公孫氏稱霸遼東,幾次派兵襲取遼東郡西安平縣等地。244年,曹魏反擊,大將毌丘儉摧毀了丸都城。高句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第一次戰役毋丘儉以高句驪數侵叛,督諸軍步騎萬人出玄菟,從諸道討之。句驪王宮將步騎二萬人,進軍沸流水上,大戰梁口,宮連破走。儉遂束馬縣車,以登丸都,屠句驪所都,斬獲首虜以千數。宮單將妻子逃竄。儉引軍還。
第二次戰役六年,復征之,宮遂奔買溝。儉遣玄菟太守王頎追之,過沃沮千有餘里,至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刊丸都之山,銘不耐之城。諸所誅納八千餘口,論功受賞,侯者百餘人。穿山溉灌,民賴其利。
攻滅高句麗附屬伐東濊:正始六年,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以領東濊屬句麗,興師伐之,不耐侯等舉邑降。其八年,詣闕朝貢,詔更拜不耐濊王,居處雜在民間。
破濊貊:儉討濊貊,破之,韓那奚等數十國各率種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