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第一輯“在影像的邊上”,主要是關於中國紀錄影像的思考,是《紀錄中國——當代中國的新紀錄運動》一書的後續展開。第二輯“書寫與遮蔽”,集中於對大眾傳媒相關問題的探討。在今天這樣的時代,包括影像書寫在內,整個文化生產都與大眾傳媒的生產體制緊密扣聯。第三輯“詩與思”,試圖追究藝術起源以及藝術與不同時代精神的關係,詩與戲劇其實就是傳統社會的“大眾傳媒”。“詩”與“思”的古老關係,見證著人類最重要的理解世界的方法。
圖書目錄
第一輯在影像的邊上
《鐵西區》:歷史與階級意識
“孽債”:大眾傳媒與外來妹的上海故事
——關於電視紀錄片《毛毛告狀》
在烏托邦的廢墟上
——新紀錄運動在中國
新紀錄運動的力與痛
今天的“人文”紀錄意欲何為?
“重視”下的中國城市影像
國事、家事、天下事
——《良友》畫刊與現代啟蒙主義
附錄一:歡迎“雲之南”影展來上海
附錄二:當攝影機轉向太平盛世的背後
——看香港紀錄片《歌舞昇平》
附錄三:《鐵西區》與當代中國的新紀錄運動
附錄四:“獨立製作”與當代中國的新紀錄運動
附錄五:《十面埋伏》與民族電影
附錄六:愚公·西緒福斯·孫旺泉
第二輯書寫與遮蔽
中央電視台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讀解
儀式、電視與國家意識形態
——再讀中央電視台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
媒體的狂歡
——對台灣傳媒生態的觀察與思考
作為社會存在的新聞與新聞事業
——對新聞理論諸概念的重新思考
故事·遊戲·動物朋友
——對兒童影視理論建構的探討
報紙能為廣播電視事業做些什麼
附錄一:愛要怎么說
——看深圳衛視《大愛無疆》
附錄二:《非常接觸》與讀書節目
附錄三:《東方紀事》對於電視紀錄片欄目化的意義
附錄四:我們為什麼需要電視?
第三輯詩與思
詩的意義
——讀米蘭·昆德拉《生活在別處》
人的救贖之路
——論王安憶的小說主題與美學風格
學科的危機與思想的邊界
——也談人文精神
王國維系統文藝觀新論
亞里士多德《詩學》中的“詩與哲學之爭”及其淵源
——兼論古希臘悲劇精神
認識維柯的詩學理論
——關於《新科學》的讀書筆記
《詩學》傳統與反傳統的現代悲劇課題
戲劇傳統在大眾傳媒時代的命運
理解“中國”的視野如何可能?
——讀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
附錄一:世紀末,中國戲劇需要自我批判
附錄二:《讀書》雜誌與近二十年中國與世界的巨變
附錄三:中國民族主義的“內”與“外”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