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金雀釵

《更漏子·金雀釵》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此詞寫女主人公對負心郎的無限怨恨之情。全詞通過今昔鮮明的對比,描繪出主人公相思之苦、被遺棄之恨;使人的描寫,情的抒發,更加楚楚動人、更見蘊藉。作品人物描繪細膩,形象歷歷可見,語言貼合溫詞造語精工、密麗濃艷的風格。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更漏子·金雀釵》

【創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溫庭筠

【作品體裁】

【作品出處】《花間集全譯》

作品原文

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注釋

①金雀釵:華貴的首飾。《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又作金爵釵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軒。”

②里:雪本作“裏”,誤。時:鄂本作“如”,誤。

③“知我意”二句:上句主語是君,下句主語是我。憐:愛

④香作穗:謂香燒成了灰燼,像穗一樣墜落下來。此處形容男子心冷如香灰。

⑤山枕貳:謂枕頭為淚水所污。貳:指淚污。

今譯

那時我頭插金釵,面帶微紅的羞赧,在花叢中與你短暫相見。

你知道我對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對我的愛憐,上蒼可以作證。

香已燃成灰燼,紅燭只剩下蠟淚一灘,恰似你我二人心境。

枕上的清淚漣漣,我感受著錦衾的清冷,難耐更漏聲聲的敲打。

作品簡析

此詞寫女主人公對負心郎的無限怨恨之情。本是一曲悲歌,但作者卻從昔日歡情寫起。那時雖然是“花里暫時相見”,卻是君“知我意”,我“感君憐”,兩心相知,兩情相通,上天可鑑。詞的上片這樣構思,為下片寫現在的悲情做了很好的反襯。

下片,作者先用“香作穗,蠟成淚”來分寫兩人現在的心情,與昔日的歡情形成鮮明的對比,怨恨之情深含在這貼切的比喻和今昔的對比之中。接著再寫主人公傷心、清冷、不眠的情態。從這裡不難看出,她那相思的苦與被遺棄的恨交織在一起,使人的描寫,情的抒發,更加楚楚動人。

又,《尊前集》將此詞歸入李煜作,後人亦有據此輯入《南唐二主詞》者。

作者簡介

溫庭筠(812?—870?)唐末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彥博裔孫。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綯,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為隋縣尉。徐商鎮襄陽,召為巡官,常與段成式、韋蟾等唱和。後來,歸江東,任方城尉。公元866年(鹹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主持秋試,憫擢寒士。竟流落而終。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溫庭筠精通音律。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然題材狹窄,多寫婦女離愁別恨之作,簡潔含蓄、情深意遠,但傷之於柔弱穠艷。在詞史上,溫庭筠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