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砍伐

更新砍伐

更新砍伐是指為了恢復、改善、提高防護林和特用林的有益效能,進而為林分的更新創造良好條件而進行的砍伐。

必要性

森林的更新砍伐既是為了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從而獲得木材,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同時也是培育森林,突出林業再生產的一種經營方式。採伐的同時重視和兼顧生態效益,在生態環境不遭受嚴重破壞的情況下進行主伐,及時更新採伐跡地,培育幼樹,適時進行撫育採伐,調整林分密度,促進林木生長,對低質林、次生林進行林分改造,改善林相,以提高林地生產力。可以通過採伐既獲得木材又促進森林更新和林木生長,為林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關鍵在於採伐方式和更新方式的正確選擇。合理採伐及時更新,不僅不會造成對森林資源的破壞,而且必然有利於林木生長和森林培育。如果採取不合理的採伐技術和培育措施,必然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森林自然發生、發展、衰亡和再生的規律是通過種群問競爭,如不及時採伐利用,對森林資源造成極大浪費。利用森林的再生作用,當林木達到一定成熟期。立即採伐利用,然後通過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培育下一代森林。通過采育結合,及時更新,每年將成過熟的林木採伐下來,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又可使生態環境維持良好狀態,充分發揮森林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更新砍伐的原則

採伐不影響或儘可能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不造成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的損傷。其採伐設計不僅考慮木材收穫,而且要考慮維持森林固有的生物多樣性、樹種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觀及其凾能等因素。這也是這種理念與傳統採伐方式的根本區別。

更新砍伐的內涵

根據森林生態採伐的原則,生態採伐理論的內涵應涉及3個層次:林分、景觀和模仿自然干擾。

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統地考慮林木及其產量、樹種、樹種組成和搭配、樹木徑級、生物多樣性的最佳組合、林地生產力、養分、水分及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使採伐後仍能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凾能,確保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充分反映自然-社會-環境的和諧及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

在景觀水平上,要考慮原生植被和頂級群落,進行景觀規劃設計,實現不同的森林景觀類型的合理配置。在採伐設計時要考慮採伐後的林地對人的感觀的影響,即美觀的效果等,不應該造成千瘡百孔般的破碎景觀。依據森林群落的演替規律和群落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林分級的採伐與更新函速群落的演替,林分水帄的採伐應在景觀規劃的指導下進行,以維持森林景觀的整體性。

模仿自然干擾則是模擬自然選擇採伐木、培養木和其他保留木,在採伐作業過程中保留一定的枯立木、倒木和枯枝落葉等,以滿足動物覓食和求偶等活動的需要。模仿森林在自然生長過程中會自然燃燒或遭遇風倒等現象,通過外力干擾幫助森林成長。如有計畫地人工助燃,可以消滅森林中的病蟲害,燒死一些過密的林下植物。風倒可以形成林窗、林隙,大小不同的林窗、林隙,其實就是多種生物的樂園。

更新砍伐方式

森林採伐更新必須合理利用成過熟木,及時更新跡地培育後備資源才能提高林地生產力,擴大森林資源,實現森林多種效益的永續利用。因此探討合理的採伐更新方式及其重要。

合理的採伐更新方式必須貫徹因林、因地制宜的原則。要根據林分、林地狀況和林木的生長隋況,在充分認真調查林相和生態因子後,對所獲資料數據予以分析論述,結合伐區工藝設計,提出採伐更新作業的個體實施方案。首先要根據林種的要求,使採伐方式與經營目標相適應。如各種防護林,其經營目標是以發揮森林的各種生態防護效益為主,因此不宜採取皆伐方式,而應採取撫育採伐,更新採伐等,實行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採伐前要合理確定採伐強度,首先採伐老齡、病腐、立枯被壓林木,以提高林分質量,更好地發揮其防護作用和生態效益。

採伐用材林雖然以生產木材為主,但在木材生產中必須儘可能兼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如果是中、小徑木較多的用材林,具備天然更新的復層異齡林條件,可採取擇伐方式,採取“伐大留小”,“采壞留好”、“采密留疏”的原則,使採伐撫育、更新相結合,人工更新與天然更新相結合。適合於森林的天然更新的樹種,特別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紅松和雲冷杉林,多為復層異齡的林分結構,其幼樹具有耐陰的特l生,可以在柞、樺等闊葉林下更新,最後取代上層林木而形成優勢。因此,可以在這些樹種的林冠下天然更新,培育出優質林。採伐後林地上應保留一定鬱閉度的中、小陘級林木和健壯母樹,以利天然下種。切實保護幼苗幼樹並保證實現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使其阪豆或林。只有在天然更新數量不足時,再進行人工補植,可節省勞力和費用。

在用材林中,如果是成熟過林的單層林分,中、小徑級林木較少,或需要改造的低質次生林,嚴重遭受病蟲害的林分、疏林、火燒跡林等無培育前途的林分,可採取皆伐方式,皆伐後要及時進行人工植苗更新。如此,既可充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又能及時培育新林,為森林的永續利用創造條件。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在採伐過程中都必須為幼苗的成活、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如果是上方天然下種,要在跡地上保留一定數量的健壯母樹。如果是側方天然下種,應根據風向適當確定採伐帶和保留帶的寬度。皆伐後實行人工植苗更新時,要按輪伐期、地形、地勢安排好伐區位置,使伐區適當分布,並限制一定的皆伐面積,清理好採伐跡地,從多方面促進森林更新。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就可以使森林採伐與生態環境保持相對穩定。

砍伐措施

採伐強度對森林生態條件的調節有重要意義。不同的採伐強度,對幼苗、幼樹和保留木的生長發育生產不同影響,這是因為不同的採伐強度所形成}向林內生態條件不同的原因。特別是林內}i勺光照條件,直接影響地溫,植被和土壤有機質含量,以及林木的光合作用,水分的蒸發等,這些都與林木的生長發育和森林更新有直接關係。

根據多年的森林經營證明,林內光照強度對林木的生長發育起決定性作用,如果光照不足,林木就不能較好地進行光合作用,由於林木生長所需營養物質的缺乏,導致林木變纖細衰弱,或停止生長。從而在林木個體競爭中被淘汰,如果光照過強,則葉綠素就會遭到破壞,林木失水過多導致林木枯死,俗稱被閃死。

因此,在伐區資源因子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林分結構和單位面積上立木積量,按林木生長量,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合理確定擇伐強度和採伐量。森林採伐從林木培育角度看,是人為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內光照的有效措施。鬱閉度過大的林分,只有通過採伐一部分林木,增加光照才能促進保留木更陝生長,提高林分質量。確定合理的採伐強度要根據樹種、林齡、海拔、坡向、土壤條件而確定不同的採伐強度。

砍伐跡地的清理

無論採取何種採伐方式,通過伐木、材、集運材以後,都有一定數量的枯風倒木、病腐木、機械損傷木遺棄在上。特別是梢頭、枝丫、採伐剩餘物縱橫錯,不利幼苗的生長發育,影響森林更新時也為森林病蟲害繁衍提供了有利而且容易引起森林火災。採伐後,為了森林更新,必須把跡地上的採伐剩餘物,照一定規格和方向進行清理。根據我場年實踐經驗,有利於森林更新和生態的清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堆腐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植被和採伐剩餘物易於腐爛的跡地。採伐物橫山堆積,每堆長不得超過25米,高得低於l米,寬不得超過l米,將剩餘物積時耍躲開幼苗、幼樹和保留木。枝丫、頭等剩餘物全部要著地緊密堆積,不能空,以利於迅速腐爛。

散鋪法

適用於非皆伐跡地或採伐剩餘物較少,土壤脊薄、乾燥及坡度較大的跡地。把採伐剩餘物截成2米以下小段,均勻散鋪在跡地上任其自然腐爛,即可防止土壤乾燥和損失,又有利於改良土壤,又可緩衝水土流失。

火燒法

採伐跡地上的剩餘物較多,病蟲害較重,不易引起火災的跡地可採用火燒法進行清理。火堆要距母樹l0米以上,距林牆20米以上,並要避開幼樹。選擇晴朗無風的早晨引火,點火順序是先山上後山下;先背風面後迎風面,引火後設專人管理看守。燒後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以上三種清理方法備有利弊。火燒法可以徹底清除跡地上的採伐剩餘物,增加土壤灰分含量,提高肥力,也能有效的消滅病蟲害,有利於森林更新。但比其他方法用工較多,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引起森林火災。堆腐法操作簡單,便於掌握,用工少,採伐剩餘物在林地上任期自然腐爛,可在較長時間內向林地提供有機養分,改良土壤結構,有利於森林更新。但易使病蟲害潛伏下來,因此在作業中根據因子睛況靈活掌握。確定適合的清理方法。

森林不僅提供木材,還具有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氣候,減少噪音,淨化空氣,保健旅遊等多種生態效益。社會對森林的需求除木材外,更要求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所以在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應該合理的進行採伐,給人類生活創造更加美好舒適的環境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