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村

更新村

更新村舊稱“候卿”(亦叫後坑),因祖先候卿一世祖木公主之後代文彥公公(世稱陳善人)而得名。

基本信息

地名含義

更新村舊稱“候卿”(亦叫後坑),因祖先候卿一世祖木公主之後代文彥公公(世稱陳善人)而得名。

更新村更新村

歷史沿革

明、清屬二都良盤埔。民國屬輞川鄉候卿保。1949年冬屬一區、侯卿鄉。1951年拆分為十一區、十四區、驛坂區更新鄉,1958年先後屬超先公社、輞川公社置更新大隊。1985年改設為輞川鄉更新村委會。1989年鄉鎮屬之。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鄰峰崎村,西至尖峰山,南與京山村相鄰,北接臥龍山。

人口

4675人

建築景觀

更新村現在大部分民宅都是三層樓房,結構巧妙,風格現代,形式美觀,人們舉目一望,高樓林立,村貌整潔有序,錯落有致,景觀美麗。尤其是位於福廈公路159—160公里兩側的新街自然村,這裡有石材加工廠、松林數控有限公司、石膏裝飾製品廠等多家企業,經營各種商品買賣的商店一間緊接一間,從日常生活用品至農資肥料,從水溫電器至建材商品,從糧食製品至海鮮水產品,應有盡有,這裡簡直是一條大街,一個大市場,這裡有電信局,農村信用社,衛生院。而且由這裡通向全村多個自然村的交通特別方便,由碧煌裝飾有限公司捐建的更新村大道,一直通向更新國小,更新幼稚園,和更新村委會,還有由福廈公路新街橋一直通向尖峰山下的大埔內村的交通要道,又是尖峰山開採石材,運至各地石材加工廠的運輸要道。而大路旁邊就是一條源於尖峰大溪旱時乾涸,洪來水患,近年來,村委會投入大量資金砌石岸,清淤泥,修壩造橋,成為一條農田灌溉、人民生活用水充足的大溪。更新村現仍保留有一座始建於明成化乙末年間的“候卿陳氏祖祠—奕世科第”,此祠乃明成化戶部主事陳睿所建的“二間三”、“三間五進”皇宮式古官宅,室內畫棟雕梁,是閩南罕有的古建築群體,面積達2400平方米。還有一座始建於公元1127年的候卿宮(即關帝宮)其氣勢輝煌,集佛教、道教、儒教於一體的石建築物,它是惠安縣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物產經濟

更新村的西部尖峰山,這裡群山連綿,石材資源豐富,近年來已多家石材公司前來依規依法開採石材,為村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除此,村以種植水稻糧食為主的經濟基礎,這裡有一條源於尖峰山的大溪,由西向東流經村的主糧區,水源充足,是水稻蔬菜或其他經濟作物的重要基地。更新村前程似錦,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景,不久的將來,將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下級組織

下轄:菜堂、候坑、後山刀、後新厝、山雅美、五家、上溪、下溪、新街、上涵、中涵、下涵、塔頭、大埔內、官橋、下蘭邊16個自然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