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措施
rice field sunning
中國早在17世紀的《沈氏農書》中已有“惟此一乾,則根脈深遠”的論述。近代研究表明曬田的主要作用在於通過排水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耕作層中氧的含量增多,還原性有害物質如甲烷、硫化氫和亞鐵等的含量因被氧化而減少,促進根系向下伸展。同時由於土壤中的氨態氮被氧化為硝態氮,水稻吸收氮素的強度暫時降低,蛋白質的合成因而減弱,而碳水化合物的積累增加,也有利於控制莖葉長勢,使莖稈粗壯,株型挺直。另外,曬田還有利於增強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動,促進有機物的礦化,增加土壤有效養分。經過曬田的水稻復水後,稻苗能夠吸收到較多的養分,利於形成壯稈大穗,增加產量。
曬田
曬田應在水稻對水分反應不很敏感的時期,即水稻有效分櫱末期至節間開始伸長的期間進行。一般當有效分櫱數達到預定要求時,即可排水乾田或自然落乾進行曬田。對於田土軟爛、長勢過旺的稻田,除移栽後至有效分櫱末期外,其他時期均可進行。曬田的程度應根據土質情況、長勢靈活掌握,時間一般為3~5天,多的可達20天以上。對耕層淺、保肥保水能力弱的沙質土及水稻生長較差的瘠薄稻田,只能輕曬或排水涼田,以不現裂縫或僅現絲毛裂縫為度。對耕層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強的粘質土及水稻生長過旺的稻田則要重曬,以達到稻苗葉色退淡、土表出現裂縫、人踩不陷腳為度。復水後,如田土仍趨於軟爛或長勢仍旺,可反覆輕曬。對鹽鹼土的老稻田,如耕層鹽分已明顯下降,也可輕曬,但要慎防由此引起返鹽。寒冷地區稻田在幼穗分化後不宜曬田,以防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