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c/eb1/nBnauM3X0YDN4IjNyEzM3IDN0MTM1MDO3IDMwADMwAjMxAzLxM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頒布背景
1912年3月,袁世凱發布命令:“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牴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此處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據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隨即擬定《刪修新刑律與國體牴觸各章條等並刪除暫行章程文》,並附列刪除各章條目,經呈袁世凱批准,並通令各司法衙門遵行,是為《暫行新刑律》。
主要內容
?
![北洋軍閥頭目袁世凱](/img/3/f14/nBnauM3XzEDM0EDM3QjN5ITMyITM5kzN5IjMwADMwAzMxAzL0Y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暫行新刑律》實施以後,北洋政府於1912年8月和1914年12月先後頒行《暫行新刑律施行細則》和《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對原《暫行新刑律》作了部分修正。1915年2月,北洋政府以《暫行新刑律》為基礎,完成刑法修正案,共55章,432條,將《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的內容正式納入刑法草案正文。這一刑法草案未及議決公布,袁世凱即告垮台。1919年,段祺瑞政府再度修訂刑法草案,於次年草成《刑法第二次修正案》,對原刑法草案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但最終亦未公布,卻成為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制定刑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