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氣病

暖氣病

冬季室內暖氣開放,門窗緊閉導致空氣流通不暢、乾燥,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導致人們煩躁不安、鼻咽乾燥、頭暈眼花、軟弱無力等,這些症狀醫學上稱為“暖氣病”。

基本資料

暖氣病暖氣病

冬季來臨,天氣變冷,各地供暖已經陸續開始。寒冷季節供暖,人們都希望暖氣燒得熱些,但暖氣在驅寒的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暖氣病”,一定要注意預防。因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好、乾燥,加上暖氣、空調、電暖氣等取暖設施會造成室溫過高,使得室內空氣更加乾燥、污染加劇,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猛增。

這可能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從而導致人們出現不同程度的內熱外寒症狀和有種種不適感,如煩躁不安、皮膚發緊、鼻咽乾燥、胸悶、頭暈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壓改變、尿量減少、軟弱無力等。這些就是讓暖氣給熱出來的“暖氣病”。

原因分析

暖氣病暖氣病就醫

冬季供暖期,室內十分溫暖。居民生活在相對濕度50%左右的環境最感舒適,環境過分乾燥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供暖期間,居民一般都關門關窗,室內空氣比較乾燥。乾燥的環境容易讓人的呼吸系統抵抗力降低,從而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疾病。

患者的症狀是咳嗽、咽部不適,有的氣管炎患者舊病復發,這就是供暖後室內空氣乾燥而誘發的“暖氣病”。當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容易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不少流鼻血、胸悶、軟弱無力的患者,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進入供暖期,室內給了暖氣,屋裡密不透風造成的“暖氣病”。“暖氣病”並不是醫學上的病種,在北方地區因供暖後室內外溫差大,室內門窗緊閉,空氣乾燥,不流通,就會引發人體鼻咽乾燥、流鼻血、渾身無力、頭暈噁心等症狀。

乾燥是肌膚的致命殺手,會加速體內水分流失,使機體纖維失去韌性而導致斷裂,從而形成無法恢復的皺紋。有些居室內溫度過高,由於出汗過多,可致血液濃縮血黏度增高,血管擴張血容量不足,能引起血壓下降及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症狀。

患病部位

暖氣病暖氣病

造成“暖氣病”的最大原因在於人體水分丟失。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其中經皮膚600-700毫升,經呼吸道300-400毫升。來暖氣後,室內乾燥,丟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統等身體五大部位都會跟著“遭殃”。

1、呼吸系統

嘴唇乾裂、鼻咽乾燥、乾咳聲嘶,都是“暖氣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狀。通常,如果及時補水,這些症狀都能得到緩解,但如果持續時間太長,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灰塵、細菌等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氣後,乾燥溫暖的室內無異於一個病菌的“溫床”。研究表明,當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發感染的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引發疾病。

健康小方法:暖氣片上放盆水

空氣中相對濕度在45%-65%時,人體感到最舒適。用加濕器時,一定要保證每天換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則容易滋生病菌,引發呼吸道感染。要想讓水迅速蒸發,最好的辦法是加大水和空氣接觸的面積,比如用拖把多拖幾次地。“你會發現,剛拖完地沒幾分鐘,地面就幹了,這些水分自然是跑到空氣里了。”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王京嵐教授說,協和醫院老病房的暖氣片上都配有一個長條的水槽,就是用來保持室內濕度的。

2、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系統推動全身的血液循環,暖氣過熱“搶走”人體的水分,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壓下降及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屋裡暖氣過熱,和室外溫差太大,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大、冠狀動脈“不堪重負”,引發冠心病。同時,對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氣病”引發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導致心慌、胸悶等症狀。

健康小方法:每天通風半小時

東北人有“貓冬”的習慣,冬季戶外活動減少,更要適當開窗通風。最佳時間段為上午9點至下午5點之間,開窗通風半小時左右。

3、泌尿系統

來了暖氣後屋內太乾,體內水分丟失多,如果又經常忘了喝水,可要小心,你的尿量會越來越少。正常人尿量應該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沖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過少,會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結石的風險。

健康小方法:每天喝足夠的水

每天要保證2000毫升的飲水量,還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另外,中醫里有種“吞津養生法”。每日晨起,微閉口唇,舌抵上齶,當嘴裡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時,隨意念將其緩慢吞下,反覆3-4次。津液主要有滋潤、濡養的作用,但不要舔嘴唇,因為唾液中含有澱粉酶、溶菌酶,嘴唇會越舔越乾。

4、皮膚

冬季,人的皮膚本身就容易乾燥、瘙癢,來了暖氣後,室內溫度較高,更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使皮膚纖維失去韌性而導致斷裂,從而形成無法恢復的皺紋。老年人皮膚瘙癢,不當抓撓還會造成濕疹。

健康小方法:多吃韭菜胡蘿蔔,洗澡別太勤

皮膚較乾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蘿蔔、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動物肝臟等。此外,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兩次即可,而且水溫不要太高,儘量不用肥皂,洗澡後應塗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較多的護膚品。雙手皮膚乾燥的人可以兩手抱拳,從虎口接合、捏緊,再轉動雙手,直到兩手感到暖烘烘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5、眼睛

冬季戶外風乾物燥,如果回到室內又因為溫度高造成機體缺水,會影響淚液的循環,造成乾眼症。衛生部北京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夏群介紹,眼結膜乾燥極易增加患“紅眼病”的風險。

健康小方法:眼乾眨眼,注意休息

促進淚液的循環和分泌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多眨眼。工作間隙,先遠眺2分鐘,然後做1分鐘眨眼運動,60次左右即可,最後閉目休息2分鐘。

預防方法

暖氣病暖氣病

暖氣病多由

空氣乾燥造成

供暖後,室溫很高,為了保溫,家中很少通風,所以人們會口唇乾燥、咽喉腫痛、咳嗽,進而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同時,乾燥的環境會加重慢阻肺、哮喘、肺氣腫等患者的病情。另外,供暖後,室內外溫差比較大,血壓波動也會變大,加重心臟的負擔。長時間在乾燥的暖氣房裡會出現頭暈、軟弱無力、多汗,甚至引起血壓升高。

控制好室內

溫度和濕度是關鍵

要想預防“暖氣病”,控制好居室溫度、空氣濕度最關鍵。孫麗丹說,冬天室內溫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多開窗通風,最好早晚各開一次窗,每次通風時間不少於半小時。通常,室溫18℃至24℃之間最適宜,濕度50%至60%為宜。當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空氣相對乾燥,各種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除了用加濕器、在床前擺盆水來加濕外,在室內多養些綠色植物,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在室內擺放植物時,最好選綠蘿、吊蘭,這些植物葉面蒸騰的水分比較多,既可以調節室內空氣濕度,同時還有吸附空氣當中有害氣體的作用。

以動治“凍”

最好不要“貓冬”

天冷更要以動治“凍”,所謂以動治“凍”,就是要多到戶外參加體育鍛鍊,減少“暖氣病”的發生。冬季體育鍛鍊時,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量。專家認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氣病”,這部分人更不能“貓冬”。

多攝入濕潤並具有

溫熱性質的食物

要想預防“暖氣病”,首先就是要多喝水。因為根據一些研究表明,體內缺失水分,新陳代謝受阻,會加速衰老。老年人因排尿次數多,更需要飲水,每天需飲2000毫升的水。與此同時,要多吃水果,如蘋果、梨、香蕉、橘子等。為了預防“暖氣病”,可以多吃一些濕潤並具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如芝麻、蘿蔔、番茄、豆腐、銀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飲或少飲酒。供暖季還會引起皮膚乾燥,導致瘙癢症,因此洗澡時水溫應在32攝氏度左右,不宜過多使用香皂。

遠離暖氣病三個秒招

三個小妙招讓你遠離“暖氣病”
那么怎樣才能遠離暖氣病呢?孫老師建議,“當然要從根源上解決兩大‘暖氣病’成因!首先要解決外部環境乾燥。”她還為大家提供了三個小妙招。
妙招一,通風霧霾天,空氣污染嚴重,很多家庭不再開窗通風,使暖氣房內空氣急速乾燥,給病菌的孳生和傳播提供“溫床”,建議天氣晴朗時,定時開窗通風避免細菌孳生。
妙招二,花草有“濕”意經常拖地、在室內安置水盆、濕毛巾或者往地面灑水等方法增加室內濕度,還可以用加濕器或在室內養些花草,調節室內濕度。
妙招三,控制室溫,溫度不宜過高冬天室溫稍微低點對健康更有利,有研究表明,室溫在17℃~20℃時,腦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

雙語解讀

Heatingdizziness暖氣病(nuǎnqìbìnɡ)

Livinginanapartmentwithshutteredwindowstokeepinthewarmthprovidedbycentralheating,peoplemayfeeldizzy,dehydratedandweakduetopooraircirculation,whichmayalsoleadtoaweakenedimmunesystem.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