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

作品名稱:暑夜創作年代:明代文學體裁:七言絕句作者:宗泐這首詩描寫了夏季夜間異常悶熱的情景。詩的大意說:這天夜裡悶熱得厲害,簡直就像被放進大蒸籠里蒸烤一般。睡不著覺,開門走到庭院,見高高的樹梢掛著一輪青白色的月亮,也給人一種悶熱的感覺。天河裡的水該是涼快的吧,天河離此也並不遠,只是橫亘在南樓的上邊,可是它怎么就不肯借一點點涼意給人間呢!

作品原文

暑夜

此夜炎蒸不可當,①開門高樹月蒼蒼。②

天河只在南樓上,③不借人間一滴涼。④

作品注釋

①炎蒸:形容天氣熱得厲害,使人感到像蒸籠里蒸烤那樣難耐。不可當:這裡指熱得受不了。

②蒼蒼:青白色。這裡用蒼蒼形容月亮的顏色,已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③天河:銀河。即人們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由許多遙遠的恆星構成的光帶。

④一滴:一點點,形容事物極小。涼:這裡是涼爽、涼快的意思。

作品簡析

這首詩描寫了夏季夜間異常悶熱的情景。詩的大意說:這天夜裡悶熱得厲害,簡直就像被放進大蒸籠里蒸烤一般。睡不著覺,開門走到庭院,見高高的樹梢掛著一輪青白色的月亮,也給人一種悶熱的感覺。天河裡的水該是涼快的吧,天河離此也並不遠,只是橫亘在南樓的上邊,可是它怎么就不肯借一點點涼意給人間呢!

熱,是只能用感覺才能感知,要形象化的描繪出來頗不容易。這首詩用恰當的比喻,藉助豐富的想像,把這種感受傳達給讀者,使讀者好像置身其中一般。

作者簡介

宗泐(lè)(約1327-1407),明初禪宗高僧,俗姓陳,字季潭,號全室。幼年被臨海周某收養,8歲養父母亡,入天寧寺為僧,後師從杭州淨慈寺高僧大訴,受其真傳。師圓寂,回台州居雲嶺。1372年(明洪武五年),應詔赴大齋會,為朝廷祈福,作《贊佛樂曲》八章。帝命住持京師天界寺,掌管全國僧事,稱天界禪師。1377年(洪武十年十月),受詔與演福寺如玘重注《心經》、《金剛經》、《楞伽經》,次年七月成,朝廷頒行全國。十二月,繼承慧曇法師遺志,奉旨率領佛徒30人,出使印度取經。涉流沙,度蔥嶺,遍求名剎,往返數萬里,於1382年(洪武十五年)歸國,取回《莊嚴寶王》、《文殊》等經,時鬚髮俱白,帝授右善世僧籙。同年,薦舉姚廣孝,帝命姚師事燕王朱棣。不久,宗泐請退,居黃岩覺慈寺,收徒文謙,後師徒應詔赴京。

宗泐常入內宮,與帝開襟論道,遭朝臣嫉妒,受胡惟庸冤案牽累,擬處極刑,幸帝詔免,退居鳳陽槎枒峰。1386年(洪武十九年),詔回天界寺。永樂初,朱棣殺戮建文舊臣,宗泐入獄。太子少保姚廣孝極力上疏請赦。晚年居江浦石佛寺。1407年卒,得舍利30顆。著有《全室外集》10卷、《西遊集》1卷。宗泐好儒術,朱元璋稱“泐秀才”;人稱“學博才瑰”,“其詩風格高騫可抗”,“當代宏秀之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