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智襄子即荀瑤(?-前453年),又稱知瑤、智瑤、知伯瑤,諡號“襄子”,春秋末年晉國四卿之一,智宣子之子。智襄子分別向韓康子、魏桓子、趙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只有趙氏不給,智襄子大怒,聯合韓、魏兩氏攻擊並擊敗趙襄子。趙襄子慌忙退守根據地晉陽,智襄子包圍並引晉水灌城二年之久。(前455年 - 前453年)在即將獲勝之際,卻因他的一席話導致了韓、魏兩氏的領導人倒戈,與趙氏聯合反攻知氏陣地,智襄子被擒並被殺,首級被趙襄子作成首爵,用以飲酒。智伯家族全部屠滅,所有的領地被韓、魏、趙三家所瓜分。三晉分而七國之形立,中國從此進入戰國時代。
簡介
智襄子(前506年—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瑤,因“智”通“知”,故古書多作知瑤、智瑤,智氏出於荀氏,故又多稱其荀瑤,時人尊稱其智伯(同“知伯”),諡號曰“襄”,故為智襄子。
春秋末期晉國卿大夫,智氏家族領主。前475年,擔任晉正卿後,帶領晉軍南征北戰,多立功勳,為了恢復晉國霸業,主動採取削藩,率先將智氏一個萬戶城邑獻給晉公,韓、魏兩家也先後獻出一個萬戶城邑,而趙氏卻拒絕。智伯帥韓魏兩卿,圍攻趙氏於晉陽,但因韓魏臨陣反水,慘敗於晉陽,智氏家族也遭到韓趙魏的屠殺,兩百餘族人死於非命。韓趙魏瓜分了智氏領地,在晉國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三家又蠶食晉國領土,最終完成“三家分晉”。
知瑤繼位及對外發展
在知宣子打算立知瑤為繼承人時,他的族人知果對此勸諫,請求以知宵為繼承人,並說以知瑤儀態不凡、箭術高超、技藝出眾、巧文善辯、堅毅果決的五大優勢欺壓人、而殘酷不仁的思想行事,最終必定導致知氏家族的滅亡。知宣子不聽從他的意見。
知瑤繼位後,在晉出公三年(前472年)率師伐齊,發動兩次伐鄭戰爭,壯大了知氏的勢力。晉出公十一年(前464年),知瑤第二次攻擊鄭國,鄭向齊求援。齊國援軍剛至,晉國撤退。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知氏聯合趙氏、魏氏、韓氏三大夫,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和財產。知氏獨占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並取代趙氏而掌管晉國政事,成為四卿中最強的勢力,居晉國四大卿之首,並自稱“伯”。
同年率軍滅中山國的屬國讎由國(在今山西省陽泉市盂縣)。隔年(前457年),在討伐衛國回國後,與韓康子虎、魏桓子駒在藍台(在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蘭台村)舉行宴會,知瑤戲弄韓康子並侮辱韓氏家臣段規。之後貪婪地向韓氏、魏氏索求並獲得了萬戶之邑。向趙氏索求藺、狼皋兩邑地時被趙襄子毋恤嚴辭拒絕,知瑤大怒,在晉出公二十年(前455年)聯合韓氏、魏氏兩門閥,攻打趙氏,趙襄子不敵,幾經考慮之後,就奔走晉陽,是為晉陽之戰。
水灌晉陽及三家滅知
主條目:晉陽之戰和三家分晉
十六年(前453年)知襄子久攻不取,憤引汾水灌晉陽城,趙氏“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軍民病餓交加,十分危急。
知襄子看見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說:“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滅亡他人國土,現在我已知道了。”韓康子、魏桓子兩人聽聞此語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號,因為魏氏的安邑城,韓氏的平陽城都有可能是知襄子下一個水攻的對象。
趙氏水困已久,無法續守,遂派謀臣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張孟談於是告訴韓、魏之君曰:“唇亡齒寒,智伯率領你們兩位來攻擊趙氏,趙氏快要滅亡了,接下來你們兩位也要被智伯當成攻擊的目標了。”韓、魏本來就對智伯的囂張跋扈非常憤恨,聽了這論士之言,也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滅亡的門閥,決定倒戈起事。於是三方密約,決定共同攻滅智氏。
到了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三月初十丙戌日,趙襄子派出部隊,殺死知氏軍守堤的士兵,決開堤防反灌,知氏軍因倉促救水而散混亂,韓、魏軍趁勢從背後,側翼進攻,趙襄子親率軍隊進擊,並大敗知氏軍的前鋒,長驅直入中軍幕府,擒殺知襄子,並將知襄子的首級雕刻上漆,當飲酒之首爵,又大加搜捕,將知氏宗室夷滅,只有知果已改名,另立一氏族(即輔氏),所以得以保全。晉陽之戰宣告結束,知襄子宗族滅亡。
知襄子有食客豫讓,為人忠義,為了要報答知襄子的知遇之恩,並發誓要替主公報仇雪恨,三番兩次刺殺趙襄子,都不成功,最後依舊被趙襄子所擒,於是請求刺了趙襄子衣服三劍,略作報恩的表示,然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