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增悲增
依唯識宗之說,八地以前的菩薩,分為智慧增上菩薩、慈悲增上菩薩,合稱為二增菩薩。 若依頓悟菩薩而言,其大智增上,斷惡證理自利之善根較多者,在初地伏盡俱生起煩惱障之現行,立即受變易身,稱為智增上菩薩。 其大悲增上,願永住生死,救度有情而做方便行,至第七地之滿心,始伏盡俱生起煩惱障之現行,稱為悲增上菩薩。
佛學術語,又作智增上、悲增上;或稱智增上菩薩、悲增上菩薩。依唯識宗之說,八地以前的菩薩,分為智慧增上菩薩、慈悲增上菩薩,合稱為二增菩薩。此智增、悲增二者,可各配於頓悟(直往)與漸悟(回心)。若依頓悟菩薩而言,其大智增上,斷惡證理自利之善根較多者,在初地伏盡俱生起煩惱障之現行,立即受變易身,稱為智增上菩薩。其大悲增上,願永住生死,救度有情而做方便行,至第七地之滿心,始伏盡俱生起煩惱障之現行,稱為悲增上菩薩。《成唯識論》卷七載:“或有乃至七地滿心,方能永伏一切煩惱,雖未永斷欲界修惑,而如已斷能起此定。……有從初地即能永伏一切煩惱,如阿羅漢,彼十地中皆起此定。”此即表示智增菩薩有斷煩惱、至涅槃之智慧,而悲增菩薩則有住生死、救眾生之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