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智力落後教育通論共11章,內容涉及智力落後的定義、分類、出現率、病因、預防;智力落後教育的歷史演進;智力落後兒童鑑定的原則、內容、步驟和方法;智力落後教育的目的、任務、內容、原則、課程、教學過程、個別化教育問題、教育科學研究等。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試圖站在智力落後教育學的前沿,總體把握智力落後教育學的發展方向和研究脈絡,儘量引用國內外最新的研究資料,重點介紹智力落後兒童教育教學的最新成果。另外,我們還力圖提高本書的理論水平,把智力落後兒童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問題提升到理論的層次來研究,不就事論事,不簡單描述經驗。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智力落後的定義
一、臨床診斷的觀點
二、社會學的觀點
三、發展的觀點
四、非專業人員的觀點
第二節 智力落後的分類
一、依據智商水平的分類
二、醫學分類
三、依據適應性行為的分類
四、依據支持輔助需求程式的分類
第三節 智力落後的出現率
一、出現率的定義
二、統計學意義上的出現率
三、有關出現率的研究狀況
四、影響出現率的因素
第四節 智力落後兒童教育的意義
一、政府的職責與兒童的權利
二、教育的決定性影響
三、義務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二章 智力落後的病因分析及預防
第一節 智力落後的遺傳因素
一、染色體畸變
二、先天性代謝異常
第二節 智力落後的環境因素
一、疾病感染
二、化學損傷
三、物理損傷
四、腦部疾病
五、社會文化因素
第三節 智力落後的預防
一、智力落後的預防體系
二、智力落後預防的具體措施
第三章 智力落後教育的歷史演進
第一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史前時期
第二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初創時期
第三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初步發展時期
第四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時期
第四章 智力落後兒童的鑑定
第一節 鑑定中應遵循的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二、客觀性原則
三、系統性原則
四、連續性原則
五、個別性原則
第二節 鑑定的內容和步驟
一、鑑定的內容
二、鑑定的步驟
第三節 智力測驗
一、幾個相關概念的闡釋
二、韋克斯勒智力量表簡介
三、斯坦福-比納智力測驗
四、對智力測驗的評價
第四節 適應性行為測驗
一、適應性行為的定義及特徵
二、常用的適應性行為量表
第五章 智力落後教育的學習理論基礎
第一節 學習的聯結理論
一、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
二、斯金納操作條件發射學說
三、桑代克學習聯結說
四、赫爾習慣形成說
第二節 認知學習理論
一、格式塔學派的“頓悟說”
二、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三、布魯納認知發現說
第三節 社會學習理論
第四節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第六章 智力落後教育的目的、任務和內容
第一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一、制定智力落後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二、 智力落後教育的目的
三、 智力落後教育的任務
第二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內容
一、智力落後教育內容的特點
二、輕度智力落後兒童的教育內容
三、中度智力殘疾學生教育訓練的內容
第七章 智力落後教育的教學原則
第一節 智力落後教育教學原則概述
第二節 智力落後教育教學原則的內容及要求
一、個別化原則
二、形象化原則
三、情境性原則
四、激發興趣原則
五、充分練習原則
六、補償性原則
第八章 智力落後教育的課程
第一節 課程與課程理論概述
一、課程的定義
二、課程論流派
第二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課程設計
一、課程設計的內容
二、課程設計的基本過程
第三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課程類型
一、學科課程
二、相關課程
三、融合課程
四、廣域課程
五、核心課程
六、經驗課程
第四節 智力落後教育課程內容的改革問題
第九章 智力落後教育的個別化教育問題
第一節 個別化教育的歷史探微
第二節 個別化教學的特徵和意義
一、個別化教學的定義與特徵
二、個別化教學的意義
第三節 現代個別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一、程式教學
二、個別引導教學
三、個人化教學系統
四、適應需要學習計畫
五、掌握學習
六、個別處方教學
第四節 個別化教學的幾個策略
一、設計合適的教學目標
二、調整教學進度或學生學習速度
三、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材料
四、設計學習課題系列並靈活地組織教學
五、調整師生關係和教師的工作重心
第五節 個別化教育計畫
一、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制定過程
二、個別化教育計畫的主要內容
第十章 智力落後教育的教學過程
第一節 智力落後教育過程的本質和特點
第二節 智力落後教育教學過程的結構
一、對學生進行教育診斷
二、確定教學目標,選擇課程內容
三、擬定教學計畫
四、實施教學
五、進行教學評價
第十一章 智力落後教育的科學研究
第一節 我國智力落後教育科學研究的現狀與發展
一、我國智力落後教育研究的現狀
二、如何加強智力落後教育的科學研究
第二節 智力落後教育研究的設計
一、確定研究的課題和研究目的
二、選擇研究對象
三、確定研究的類型和方法
四、分析研究變數
五、形成研究計畫
第三節 智力落後教育的實驗研究
一、實驗研究的定義、特點和作用
二、實驗研究的方法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