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1、[scenery] 風景 2、即情狀;樣子。
出處與詳解
1、風景。
①《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孟沂心裡歡喜,佇立少頃,觀玩景致。”
②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一回:“一日,姊妹三人,散步郊原,到了長白山東邊,有一座布庫里山,洞壑清幽,別有一種可人的景致;那時正是春風澹蕩,春日迷離,黃鳥雙飛,綠枝連理,暗藏春色。”
③唐 白居易 《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規模何日創?景致一時新。”
④《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孩兒聞此處多有名山,兒欲辭母看玩景致。”
⑤楊朔 《海市》:“島子上有一處好景致,叫 花溝 ,遍地桃樹,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落到海島上來。”
⑥明 施耐庵《水滸》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引魯智深山前山後觀看景致。果是好座桃花山,生得凶怪,四圍險峻,單單只一條路上去,四下里漫漫都是亂草。
2\景致,即情狀;樣子
①洪深《五奎橋》第一幕:“那老道士在橋上向東一躬,向西一躬,又向北一躬,做了些怪景致,道士們便行回醮壇,自去化紙送神。”
②李大釗《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在這一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致。”(人教版六年級下第16課)
③葉聖陶《蘇州園林》:”有牆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人教版八年級上第16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