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是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04版朱漢國;07版姬秉新陳其。2007年對必修1、2、3冊,及部分選修冊做了修訂。 該套歷史教材是根據2003年,教育部頒發與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相配套的新的普通高中課程計畫和各科課程標準(實驗稿)。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據此編寫的,是人教社編是第十套人教版供全國選用的中國小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套新世紀裡誕生的全新教材,注重內容的現代化和開放性,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全面落實與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

內容簡介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

進入21世紀,人類加快了向現代社會邁進的步伐,科學技術、文化思想日新月異,國際間的交流不斷加強,競爭日趨激烈。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弱從根本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高低,而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有賴於基礎教育的持續發展。基礎教育改革已成為世界潮流。

新中國成立以來,普通高中歷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呈現出許多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課程性質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現象展現人類發展進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體系的構建上,既注意與國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的重複,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律;在內容的選擇上,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定,體現多樣性,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有利於教學方式的轉變,倡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歷史教學評價的改進,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全面實現歷史教學評價的功能。

具體包括普通高中歷史必修課分為歷史(Ⅰ)、歷史(Ⅱ)、歷史(Ⅲ)三個學習模組,

普通高中歷史選修課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內容,旨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歷史選修課分為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探索歷史的奧秘、世界文化遺產薈萃等六個模組。在教材編寫和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相關學習內容。

必修課每個模組為36學時,2學分,共108學時,6學分。選修課每個模組為36學時,2學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任選若干個模組;建議在人文社會科學方向發展的學生,應至少選修3個模組。

目錄

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第6課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探究活動課 “黑暗”的西歐中世紀——歷史素材閱讀與研討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 鴉片戰爭 第11課 太平天國運動 第12課 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第13課 辛亥革命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第15課 國共的十年對峙 第16課 抗日戰爭 第17課 解放戰爭 第五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9課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第六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第20課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第21課 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第22課 祖國統一大業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第24課 開創外交新局面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25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附錄一 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附錄二 重要辭彙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三 歷史學習推薦網站 後記

必修二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 發達的古代農業 2 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3 古代商業的發展 4 古代的經濟政策 第二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5 開闢新航路 6 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7 第一次工業革命 8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9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10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1 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12 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 13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4 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 15 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 16 大眾傳媒的變遷 探究活動課 中國民生百年變遷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17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8 羅斯福新政 19 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第七單元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20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史達林模式” 21 二戰後蘇聯的經濟改革 第八單元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22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23 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 24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附錄一 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附錄二 重要辭彙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三 歷史學習推薦網站 後記

必修三


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第1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課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第3課 宋明理學 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第5課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第6課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第7課 啟蒙運動 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第8課 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第9課 輝煌燦爛的文學 第10課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 第四單元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 第11課 物理學的重大進展 第12課 破解生命起源之謎 第13課 從蒸汽機到網際網路 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六單元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第16課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第17課 毛澤東思想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第19課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20課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第21課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第22課 文學的繁榮 第23課 美術的輝煌 第24課 音樂與影視藝術 附錄一 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附錄二 重要辭彙中英文對照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