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標人

普標人

普標人是指雲南文山州麻栗坡縣境內土著民族。他們自稱“給標”,或“布標”、“給表”、“滴表”,其他族群的人則稱他們為“普標倮倮”,史稱“窩泥”,其祖先來自雲南文山州富寧縣普梅(普陽)一帶。

簡介

普標人 普標人

普標人原居住在富寧縣普陽、麻栗坡董乾、鐵廠一帶,漢族遷居到這些地方後,普標人漸漸衰退下去產,現今許多帶“普”字的地方就是原普標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普標人在國內,被認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越南政府把普標人劃分成單獨的民族。

普標語初步歸係為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沿待研究,現只有幾位老人會講本民族語言,大部分已講漢語。1999年全縣普標人278人。

普標人的山歌有兩種。一種是民歌,用漢語演唱;一種叫“古禮歌”,用普標語演唱。

風俗

服飾

普標人女性服飾上衣長至臀部以下,無領,袖子中部和胸前鑲彩條紋,後戶披一塊鑲銀或鑲花布丁塊的披戶,佩戴銀項圈、銀耳環、銀手鐲、珍珠項鍊等首飾。頭包布帕並別木梳於頭頂,下身著短裙,裙前加一塊淡青色的布料,腰束紅綠兩根帶子,足登船形彩花鞋。

婚姻

普標人以前實行內婚,即不與其他民族通婚,現已改變習俗並與其他民族通婚,婚姻主要以自由戀愛為主。男女青年有意,就以對歌、幽會等形式戀愛,交換定情物。

結婚時,男女兩家都報神,即把男女雙方的頭帕摘下放在家裡正神台獻飯板上進行祭祀,向諸神和先輩神靈報告他們 將要結為夫妻,並請各神和先輩神靈認可,保佑和祝福。

新娘出嫁時,讓其兄從房間裡背出家門,沒有兄長的就讓堂兄代背。在背出家時,新娘不能往回看,腳和身體不能碰家裡的任何東西。在他們看來,新娘出嫁往回看,以後會經常跑回家,影響夫妻感情,碰著家裡的東西,以後娘家的東西容易被損壞或遺失,造成娘家貧窮。

新郎到新娘家迎親時,新娘家要在門外設三道障礙,用長桌堵住門,迎親和送親雙方隔桌對四言八句,輸的一邊被罰飲酒,一直對完三個回合才能進新娘家迎親。

喪葬

普標人的死分為“文死”和“武死”兩類。

“文死”是在家中正常死亡,靈堂設在家中正堂,歸祖歸到普梅大岩洞。

“武死”是非正常死亡,靈堂設在大門外,歸祖歸到九峰岩(越面境內),死者均實行棺木土葬,但人死後,要用木頭為死者塑一個假人,並為仙人搭一個棚子,意為死者造一幢新房。在假人的棚台上還要供奉許多小粑粑,前來悼念的客人必須拿供奉的小粑粑對打嬉鬧,直到把小粑粑打完為止,意思是所有供奉的物品都被死者帶走作為路上的晌午了。然後么公用刀砍掉假人,撤除棚子,摧死者馬上搬家,儘快上路到陰間去,接著么公邊念咒語邊揮舞著大刀走在送喪隊伍的前面為死者開路,送喪不丟買路錢。

信仰

普標人信仰“萬物有靈”,崇拜神和祖先。

他們認為,宇宙一切自然現象皆是神的意思和神的力量之所為。“得哨雅哨”是他們信仰的主要神,它管天地諸神;“哨門”是天神,它節制風、雨、雷、電和四季氣候;“哨猛”是地神,它管地上的山、草、木等萬物;“哨玲哨瓦”是周圍之神。無論祭祀什麼神,均要請到“得哨雅哨”、“哨門”和“哨猛”諸神,否則,諸神會發怒,把災降給人們。

祭山神是普標人隆重的祭祀活動,每個普標村寨都塑一個神山,在神山上找一棵醒目的大樹,這棵樹的樹腳便是祭山神的中心點,祭壇就設在這棵樹的樹腳下。祭山神的供品及費用,不搞攤派,以戶輪流列支,周而復始,世代沿襲。

祭神時間一般選擇在每年正月初六,普標人崇拜葫蘆和陶罐,家中神壇上都供著一個葫蘆和三個大陶罐。他們認為葫蘆和陶罐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發了一次洪水,把普標人淹了只剩下兄妹倆,兄妹倆逃到一個沒有被水淹的地方,發現一粒葫蘆籽,兄妹倆就把葫蘆婁種下,第二年葫蘆籽長成一根長長的藤子,結了一個大葫蘆,到雨季時,洪水又漲了,淹到他們住地,為了逃命,兄妹倆把葫蘆開了一個洞,躲進葫蘆里,讓洪水任意漂浮,葫蘆後來衝到了一個落水洞口,被三個陶罐擋住,救了兄妹倆的命。四周洪水,人煙死絕,為了繁衍後代,兄妹倆不得不結為夫妻,才有普標人的今天,所以他們特別敬俸葫蘆和陶罐,普標人死了,神台上就增加了一個小陶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