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城隍廟

普寧城隍廟

普寧城隍廟,位於廣東省普寧故城洪陽鎮東北側,舊縣衙東北約三百米處,與文昌閣毗鄰。普寧城隍廟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寧置縣之時,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為古建築物。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普寧城隍廟是普寧八百餘鄉共同擁有的,是古普寧縣鄉民慶賀豐年、祈求太平、聯繫鄉情、結交友誼的民間廟會,是難得的古建築物,極具文物價值。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普寧城隍 普寧城隍

普寧城隍廟歷經明、清兩代數次重建、修建。

清康熙三十四年,知縣趙勉周重修中堂及門樓廊廡。

康熙四十八年知縣安定枚重建後堂,兩廊六司房舍,成為三廳二天井宮殿式古式建築。計東西寬27米,南北深60米,總建築面積1620平方米。前廳為三山門,門樓左右供奉馬官,門內左右為千里眼、順風耳。中廳正以工代賑供奉伯府大人(俗稱城隍公)。後廳分殿,分別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羅漢和千手觀音。正殿與後廳中間有放生池,放養龜鱉,植水棉樹(水杉)。池中間有拱橋,兩旁圍白石欄乾。該廟在平面布局 上,大膽地將池、拱橋等園林建築融合於廟宇布局之中,建築結構保留了明代風格和地方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建築科研價值,1998年10月被列為普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現狀

普寧城隍廟 普寧城隍廟

建國後城隍廟曾改作廠房、校舍。雖然部分被改建,但還保存明、清建築風格。改革開放以後,國泰民安,重視文物保護,弘揚民俗文化,發展旅遊事業,促進海內外鄉親的聯繫和情誼,在地方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成立"普邑城隍廟修建委員會",倡議各界人士捐資修建,保護好這一古建築物。已陸續重新修繕,恢復原來的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