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玩花燈

普定玩花燈

普定花燈屬貴州西路花燈,流行於漢族居住地區,清朝,已有燈班活動。玩花燈主要在春節期間進行,一個燈班稱為“一撥”,以“燈頭”為召集人,由一個村或鄰近幾個村的人組成燈班。

玩燈前扎制各式彩燈作演出照明用。花燈角色有丑角(唐二)、小旦(么妹)、老旦(老婦),解放前均由男子裝扮,解放後逐漸有女子參加。表演時,表演者手耍扇子和巾帕,邊歌邊舞,時唱時舞,唱段為民歌俗調,燈夾戲、戲夾燈,白話皆用方言土語,內容簡短,無完整情節,唱與白詼諧有趣,多以恭賀、吉祥語言來抒發感情或說清事理。玩燈中,丑角突出矮樁下蹲動作,有“螃蟹行”、“耗子蹬腿”兩種;旦角突出女性形象;歌舞突出歌不離口、動不離手,手不離扇帕,身不離步法。玩燈一般有亮燈、出燈、參土地、開山門、開寨山、開財門、盤燈、對白、踩場、搭上咐、歌舞、小戲、參桌子、參果碟、測盤子、參鬥神、掃場等過程。用二胡、月琴、鑼鼓伴奏。1958年,花燈搬上舞台。1978年,演出花燈劇《桃花埡》,首次採用燈光布景。80年代,常組織燈班參加節日慶祝遊行表演。縣內民間花燈藝人較多,石頭堡徐文華玩燈60餘年,扮演的老旦形象維妙維俏,多次參加省、地文藝演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