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御者之妻

晏子御者之妻

晏子御者之妻是一個典故,說明了“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也從側面寫出了晏子的風度,不自滿,謙虛謹慎,知錯能改。出自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第二》。

基本信息

正文

晏子為齊相, 出,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②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③駟④馬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⑤歸,其妻請去⑥。夫問其故⑦,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⑧深矣,常有以自下⑨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為足⑩,妾⑪是以⑫求去也。”其後,夫自損抑⑬。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⑭。晏子薦以為大夫⑮。(選自《晏子春秋 ˙內篇雜上》)

注釋

①御:馬夫

②窺:偷看

③策:鞭打

④駟:同架一輛車的四匹馬

⑤既而:不久

⑥去:離開,這裡指離婚

⑦故:原因

⑧志念:志向和思考的東西

⑨自下:謙虛

⑩足:滿足

⑪妾:古代女子表示謙卑的自稱

⑫是以:因此

⑬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

⑭對:回答

⑮大夫:古代官名

譯文

晏子擔任齊國之相時,有一天出去,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裡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國相駕車,坐在傘下,用鞭子鞭打車前的四匹馬,趾高氣昂,十分得意。車夫回來後,他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她是什麼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身為齊相,名聞各國。今天我看他出門,志向和考慮都很深遠,常常以為自己不如別人。眼下你身高八尺,卻做人家的車夫,然而你的表現,(已經)自認為很滿足了,我因此要求離婚。”從此之後,她丈夫處處收斂,謙卑多了。晏子覺得奇怪,就問他怎么回事,車夫據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大夫。

人物簡介

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曾在齊靈公、莊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相傳為晏嬰撰,時下一般認為是後人集其言行軼事而成。書名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漢書·藝文志》稱《晏子》,列在儒家類。全書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語言簡煉,情節生動,寫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世寓言有較大的影響。

難點

四個”其”分別都是什麼意思?
1.其御(者)之妻從門間而窺:其,他的/晏子的(指晏子)
2.其夫為相御:其,她的/御者之妻的(指晏子駕車者的妻子)
3.其妻請去:其,他的/御者的(指晏子駕車者)
4.妾觀其出:其,他/晏子

中心

本文說明“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也從側面寫出了晏子的風度。
不自滿,謙虛謹慎,知錯能改。從側面表現了晏子謙虛謹慎,批評晏子車夫驕傲自滿。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乎所以,驕傲多半是因為自己的無知。

這件事主要想說明晏子做人很低調,謙虛恭謹,善於舉薦。但給人印象最深的反倒不是晏嬰,而是這個御者之妻。她從晏子的態度舉止中看到了做人的“志念”,用以教導自己的丈夫,從而讓容易自滿的丈夫,樹立起了遠大的志向。有妻如此,是御者之福。

但在讀此故事後,所感是,做人:須謙恭、勿張揚、深沉些,方能見其志在不小;反之,驕傲、得意、自足,只能說明淺薄,胸無大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