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平公游於河

晉平公游於河

晉平公游於河是漢代劉向《新序·雜事第一》一書的文章。主旨在於有才能的人到處都有,關鍵在於統治者是否要真心獲得他們。

出處

選自漢·劉向《新序·雜事第一》

原文

1. 晉平公游於河而樂曰:“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對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崑山,無足而至者猶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無患乎無士也。”

2. 晉平公浮西河,中流而嘆曰:“嗟乎,安得賢士與共此樂者?”船人固桑進對曰:“君言過矣!夫劍產于越,珠產江漢,玉產崑山,此三寶者,皆無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則賢士至矣。”平公曰:“固桑來,吾門下食客者三千餘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謂不好士乎?”固桑對曰:“今夫鴻鵠高飛沖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飛不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將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應焉。

譯文

1.晉平公在黃河附近暢遊覺得非常快樂,說:“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跟他一同享受這歡樂呢?”船夫盍胥跪著回答說:“國君也不喜歡好的人才罷了,珍珠出自湖泊中,玉石常出土於崑崙山上,沒有腳的東西卻能來到你面前,是因為國君喜歡,那些人才有腳卻沒有來到你身邊,大概因為國君沒有喜歡有才能的人的意願,不要擔憂沒有賢能的人(可以來)。

2. 晉平公泛舟黃河,船至中流,他感慨地說:“啊!山川雄偉,景色壯麗,要是能夠和天下的名人賢士共享此樂,該有多好啊!”船公固桑聽了對他說:“您說錯了!利劍產于越地,明珠出自江漢,美玉生在崑山,這三件珍寶都能無足而至,歸您所有。如果您真的愛好人才的話,那么 賢士名人自然都會投到您的門下。”平公很有些忿忿不平,說:“固桑啊,我門下現有食客三千多人,早飯不夠,我晚上就去收租,晚飯不足,我清晨就去催糧。難道能說我不愛惜人才嗎?”聰明的固桑看到他執迷不悟,打了個比喻:“大雁穿雲破霧,直上九天,靠的是雙翼的羽莖。至於腹背的絨毛,多一把或少一把,都無關緊要,不會影響它的飛翔。不知您的食客是雙翼的羽莖呢,還是腹背的絨毛呢?”平公語塞,無言以對。

注釋

1. 而:表承接

晉平公 晉平公

2. 船人:船夫。盍胥:人名

3. 主君:對國君的尊稱

4. 耳:語氣助詞

5. 對曰:回答說

6. 崑山:即崑崙山

7. 而:錶轉折

8. 晉平公浮西河:浮,泛舟

9:嗟乎,啊(表示感嘆的語氣詞)

10. 君言過矣:過,錯,不正確

11安,怎么

12. 足, 夠

13.:尚, 還,仍然 好: 愛好(動詞)

14.:恃,憑藉,依靠;然,然而,這樣(錶停頓)

15. 去,減少

16. :將,還是(表選擇)

17. 對:回答

18. 耳:罷了

19. 猶:因為

20. 蓋:大概,恐怕

21. 好:喜好

22. 夫:發語詞,引出下面議論

23. 意:意願

24. 患:憂患,憂慮

啟示與主旨

有才能的人到處都有,關鍵在於統治者是否要真心獲得他們。(無論創業和守成,求才、識才、用才才是關鍵問題。)

練習

1. 解釋加粗字意思

①船人盍胥跪而 : 回答

②主君亦不好士 : 罷了

珠出於江海 : 發語詞

主君無好士之意耳 : 大概

2.翻譯句子

①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

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跟他一同享受這歡樂呢?

②無患乎無士也。

不要擔憂沒有賢能的人來。

3.盍胥的話有無道理?為什麼?

有道理。原因是有才能的人到處都有,關鍵在於統治者是否要真心獲得他們。

文言知識

而(ér)字的用法
表相承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④《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還走。”
⑤《石鐘山記》:“余方心動欲還,~大聲發於水上。”
表承接時,前後兩個成分有時間上或邏輯上的先後順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