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縣

晉城縣

晉城縣,古舊縣名,西魏以西國縣改名,治今四川省南部縣西北。隋開皇三年(583年)治所西移。

基本內容

西魏 以西國縣改名,治今四川省南部縣西北。隋開皇三年(583年)治所西移。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晉安縣。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南部縣屬盤龍郡。隋開皇三年(583年)推行州縣二級制,悉罷全國諸郡。罷金遷郡,以地屬隆州(治閬中);省晉安縣入晉城縣,移治晉安壩(今升鍾鎮橋壩頭村)。其時,南部縣、晉城、西水三縣皆隸隆州。大業元年(605年),西水縣因水毀,治徙彭定故宅(今保城境內)。是年,又罷隆州置巴西郡,南部、晉城、西水三縣為巴西郡所轄。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巴西郡為隆州,改晉城縣為晉安縣。同年又析南部、晉安二縣地置新井縣(治今大橋鎮附近);四年析南部、相如二縣地置城縣,後避太子諱更名新政縣(治今儀隴縣新政鎮)。其時,南部、晉安、新政、新井、西水五縣均隸隆州。先天元年(712年)避玄宗諱改隆州為閬州,轄縣不變。
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在今四川省地區置益、梓、利、夔四路,利州路仍置閬州閬中郡,領有南部、晉安、新政、新井、西水諸縣。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省晉安為鎮入西水。南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年)蒙軍擾境,南部縣治徙跨鰲山。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罷閬州置保寧府,隸廣元路;二十年新井、新政、西水三縣併入南部縣。元末明玉珍據蜀建大夏政權,南部縣隸屬未變。
明洪武四年(1371年)南部縣治遷還舊址;十年南部縣併入閬中,十三年又復置,仍隸保寧府。清代沿舊。
民國3年(1914年)南部縣隸屬嘉陵道;24年隸屬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治今南充)。1933-1935年,川陝蘇區成立中共閬(中)南(部)蘇維埃政權。
新中國成立後,南部縣隸屬南充專(地、市)區、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後,隸屬南充市。
2004年9月30日,南部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南隆鎮文廟街8號遷至該鎮金葫路8號。
2010年4月12日,南部縣南隆鎮析出部分行政區域設定濱江和蜀北2個街道辦事處。縣政府駐蜀北街道。濱江街道辦事處轄原南隆鎮10個社區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濱江街道辦事處駐半邊街50號。蜀北街道辦事處轄原南隆鎮的13個社區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蜀北街道辦事處駐蜀興街110號。
2011年8月18日,南部縣光華鄉整建制正式劃歸儀隴縣管轄。調整後,南部縣轄2個街道、31個鎮、40個鄉。
晉城縣行政區劃編輯沿革變遷1992年以前,南部縣有11個區,71個鄉,11個鎮。1992年,撤11個區,建25個鎮。1995年又恢復31個鎮、47個鄉、13個區工委。1997年恢復到32個鎮、48個鄉、13個區工委(包括南隆鎮、河東區、盤龍區、東壩區、王家區、楠木區、定水區、黃金區、建興區、大橋區、伏虎區、升鍾區、大坪區)。2004年,柴井鄉、度門鎮劃歸儀隴縣管轄,南部縣有31個鎮,47個鄉,13個區工委。2006年夏秋之際,根據南部縣委、縣政府下發的南委發[2006]39號、南府發[2006]35號檔案,撤銷河東區、盤龍區、東壩區、王家區、楠木區、定水區、黃金區、建興區、大橋區、伏虎區、升鍾區、大坪區12個區工委晉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