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限性動力學心理治療

時限性動力學心理治療

時限性動力學心理治療(Time-Limited Dynamic psychotherapy,TLDP)屬於一種短程動力性心理治療方法。

簡介

TLDP是一種與人際相關的、對時間敏感的心理治療方法,它適用於長期而廣泛地以失功能的方式與他人互動的個案。治療的重點不在於減少症狀,而是改變已根深蒂固的人際關係模式或人格特質。TLDP利用治療師與病人之間所發展出來的關係,來激發病人與他人或與其自身在互動方式上的根本改變。這種療法的理論假設和技術可以廣泛套用而不僅僅限於有時限的治療上。不過,它的問題解析和干預方式特別適用於短程治療,或者時限性治療中所謂的困難個案身上。雖然TLDP的理論背景是動力性的,但它其實是一種融合了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學理論、依附理論、情緒聚焦(Emotionally Focused)和經驗理論,乃至認知行為、系統取向和神經科學的最前沿發展的治療策略。特別值得強調的是,TLDP是一種有實證支持(Empirically Supported)的治療模型。這種治療的簡短可促使治療師變得較實際、靈活且有責任感,此外,時間壓力也會使治療師以主動、直接的立場來訂定目標。

歷史背景

時限性動力學心理治療成型於一項研究中所擬的治療手冊,該研究探討如何使用更簡短的方法對具挑戰性的病人進行治療,該手冊最後以書本的方式出版:《心理治療新解:時限性動力心理治療指導手冊》。在較近期出版的臨床案例集《時限性動力心理治療:臨床指引》中,萊文森(Levenson 1995)將時限性動力心理治療的原則和策略解釋成治療師在實際操作時可用的思考與處理方法,其文章較強調透過經驗學習造成的行為改變,而非經由詮釋建立的領悟。時限性動力心理治療延續精神分析的形式,但是籍著強調治療關係的角色以喚起並解決過去的問題。
在歷史上,時限性動力心理治療根源於客體關係的架構。根據客體關係理論,自我和他人的形象是由人類的互動發展而來,而非來自於生物性衍生的張力。尋求並維持人際關係是所有人類內在的主要激發力量。明確地說,自我可視為與重要他人互動的內化。這種關係上的觀點與古典精神分析形成鮮明的對照:精神分析強調在調節本能衝動與社會約束的衝動時,與生俱來的心智結構所占的角色。其實時限性動力心理治療的人際觀點反映出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更廣泛的典型手法,以及從一人心理學變兩人心理學的操作。
時限性動力心理治療包含了人際的觀點,就像沙利文(Sullivan 1953)早期所舉的例子,而且也和現代的人際關係理論一致。Strupp和Binder清楚地表示,其“目的不在於創造新的人格發展理論,也不是企圖將既有的理論做系統性的整合。我們是因為基於人際概念下所形成假設性的關聯性和可用性,而選擇以它為架構,作為所建議的心理治療形式”。時限性動力心理治療著重關係的觀點,使其將焦點放在治療關係中的互動模式,作為觀察參與者的治療師同樣身處於其中。移情作用不被認為是扭曲,而是病人對治療者的行為和意圖產生近乎真實的感受;同樣地,反移情作用也不代表治療者的失敗,反而代表他/她對於病人互動中的拉扯關係所產生的自然反應。
有趣的是,其他心理治療的理論在概念和實務上也併入了人際的觀點,在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完形治療中都可看到。兒童發展研究的資料說明了一個人的世界在本質上離不開人跟人的關係。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認為“生命早期的關係塑造了那些產生經驗表征的獨特結構,形成對世界觀感的一致性。人際經驗直接影響著我們在心智上如何去建構現實”。對人際關係重要性的逐漸重視,促使各種不同理論及策略觀點趨於一致,讓心理治療有意義地整合起來。

代表人物:

Hanna LevensonHanna Levenson
 Hanna Levenson,臨床心理學博士,從事臨床心理學工作和教學,美國心理協會(APA)心理治療研究委員會受邀委員(Invited member),同時也是該協會《專家治療師系列叢書》的作者之一。她在舊金山退伍軍人(SFVA)醫學中心擔任了短程治療項目的主任20年,而且也擔任該中心的臨床訓練主任。與此同時,她還是加州大學(UCSF)醫學院的精神科臨床教授。1991年開始在加州太平洋醫學中心教授短程治療並為此三度獲得年度優秀教師獎。1998年成立了自己的學院(LIFT),專門教授短程治療技術。2004年受聘成為Wright學院的心理學教授。漢娜博士是美國行為科學委員會(BBS)和心理學家必修繼續教育(MCEP)認證的合格繼續教育項目提供者(CE provider),除了提供系統的TLDP培訓以外,還是情緒聚焦治療(EFT)督導師。她的著作包括75篇書籍章節和學術文章,以及三本重要的作品,包括《時限性動力學心理治療:臨床實踐指南》(1995)、《簡短動力學和人際心理治療簡明指南》(2002)和《簡短動力學治療》(2010,APA《專家治療師系列叢書》,該叢書中文版即將在中國出版)。她還受APA邀請製作了兩部專業心理治療教學錄像。

概念架構

基本假設

TLDP有九個基本假設:
1.人類有天生的欲望要去追求和維持人際關係。
2.適應不良的關係模式是早年形成的。
3.關係模式在當下的關係中被維持。
4.人是有障礙,而不是有病。
5.TLDP的目標是去改變適應不良關係模式和相關的情感。
6.TLDP注意的是互動模式而不是強調內容。
7.TLDP關注的主要問題是關係形態。
8.治療師即是參與者也是觀察者。
9.心理治療結束以後人還是會繼續變化。

目標

新理解
新體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