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設計師

時裝設計師

時裝設計師是以服裝畫或實際材料來表現有關服裝創意或構想的人。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企業,可以受僱於人,也可以是自由職業者。這個定義顯然是國際性的。設計師的本質是富於創造性。他最重要的工作是構思。有的設計師又會畫又會做,如巴黎的拉格費爾德;有的設計師會做不會畫,如夏奈爾;有的設計師會畫不會做,如紐約的比爾·布拉斯;有的設計師不會畫不會做,如派瑞·埃立斯;有的設計師會畫會做但既不畫又不做,如麗茲·克萊本。但他們都善於構思和創新。

發展

時裝設計師時裝設計師發展
構思和創新是一切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共性。時裝設計師又有其個性。由於時裝設計是一個既富於藝術魅力又與人們生活緊密聯繫的領域,時裝設計師就不能住進象牙之塔。他們不能無拘無來地構思和創新,他們必須受制於市場的規律,必須屈尊俯就地去取悅消費者。時裝設計師創作的不是純藝術(可以偶爾為之),而是商品,是某個時期某種人在某種場合可以穿用的商品。中國的時裝設計師是隨著20世紀80年代初席捲全國的改革開放浪潮出現的。當這個禮儀之邦的人民以空前的熱情和愛美的天性掙脫了種種束縛之後,對時裝或美麗衣裳的追求就成為他們對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追求的象徵。與此同時,他們也把自己對時裝的熱愛賜給了時裝的創造者。於是,時裝設計師就重寫了灰姑娘的故事,從灰頭上面彎腰曲背的衣匠裁縫,變成了戴桂冠、背畫夾、捧鮮花,並由花枝招展的模特兒簇擁著在聚光燈下亮相的藝術大師。
時裝設計業仍呈愈演愈烈之勢。服裝院校的時裝設計專業招生處被踏破了門檻,蟻聚雲集的青年才俊都懷揣著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的夢想。但同時也有著困惑和疑慮。設計圈內有了不少響亮的名字,但這些名字還沒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更沒有像一些報刊宣稱的那樣走上了國際舞台,人們見識了不少時裝表演,但市場上並沒有多少打著設計師品牌的時裝。人們陸續發現了不少設計新秀,但結果常常是不知所終。所有這些事實都證明,除了熱鬧的捧場之外,還需要一點冷靜的思考,在身邊或多或少的回有些讓人不能理解的想法,不妨把這些理念當做自己的設計,因為人生就是一個藝術,一種最高的藝術。

職業素養

時裝設計師時裝設計師職業素養
要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需要有一定的天賦,而且更需要懂得學習方法並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學有所成。筆者根據自己學習和實踐的體會,總結了幾條建議,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要重視專業資料和各類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專業資料和各類信息的收集積累在服裝設計的學習提高過程中是十分必要和基礎的。這是一項長期不能間斷的持久工作。
有許多初學者在做設計時,常常會為不能獲得創意而感到很苦悶,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人的思維能力增強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獲得的,人腦對某類信息接受和儲存得越多,相關的思維能力也就越強。因此,初學者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必須要認真做好專業類資料的收集和積累。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獲得了資料不等於真正擁有了資料。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想從資料中看出“門道”,為水平的提高帶來幫助,僅*流於表面的、泛泛地瀏覽是不會帶來效果的,特別是涉及服裝的造型形態、材質運用、配色方法以及飾物使用等具體設計技巧方面的掌握,建議在研讀的基礎上去背誦記憶,記憶的款式越多,就越能尋找到設計變化的方法和規律,如此,不僅能磨鍊出對流行的感覺,對設計創新也會變得有辦法,而不至於在設計時一籌莫展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的道理是同樣適用於服裝設計的學習,這種方法看起來雖然顯得有些笨,卻是十分管用的。
當然,在學習過程中,光*積累本專業的信息資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從服裝中再生服裝設計方法,儘管很實用,但從更高要求來看,它很難擺脫他人構思的影響,難以獲得創新和超越。因此,需要更廣泛地獲取專業以外的各種信息,比如科技發展的成果、文化的發展動態、各種藝術門類的作品以及存在於文學、哲學、音樂中的反映意識形態的各種思潮和觀念等,以此來拓寬知識面,增長見聞,博採眾長,從中獲得更多的啟迪進而產生更好的想法。
此外,面對瞬息萬變、錯綜繁複的各種信息,必須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歸納整理,以方便儲存和套用,要及時刪除過時無用的信息,捕捉最新、最有價值的信息,為真正使用好信息帶來方便。尤其是各種非專業信息,一般並不能拿來就可以直接使用,它需要設計師學會去梳理、提煉、轉化和升華。這些都是學習和工作能力的體現,擁有這種能力不僅在學習階段得到事半功倍效果,而且在後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也會受益無窮。
二、要善於在模仿中學習提高
模仿行為是高級生命共有的本性特徵。記得美國心理學家稱:作為人行為模式之一,模仿是學習的結果。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模仿手段,從行為本身來看,應該算是一種抄襲,是創造的反義詞,它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技術或能力有多好,但是,應該看到,許多成功的發明或創造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應該視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對於初學者來講,不能期待一夜就能妙筆成花,應該老老實實地從模仿他人的設計開始,這就如同學習書法需要臨摹一樣,都要把模仿作為學習的入門起點。因此,我想對初學者提出的建議是:要儘快找到欽佩和喜歡的設計師,並從現在就開始有意識地模仿他的設計技巧和風格,以此來培養感覺和練習技巧。在這個學習階段,還需要不斷地“喜新厭舊”,從這裡學到一點,再從那裡學到一點,最終能發現自己的長處,並且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種好的學習模式都需要有正確的方法,如果對別人作品的模仿是一成不變的,那不是真正意義的學習,學會舉一反三,才是模仿學習的意義所在。
三、要不斷提高審美能力,樹立起自我的審美觀
審美能力,也稱“審美鑑賞力”。是指人們認識與評價美、美的事物與各種審美特徵的能力,也就是說,人們在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作出審美分析和評價時所必須具備的感受力、判斷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作為設計師,培養和提高審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審美能力強的人,能迅速地發現美、捕捉住蘊藏在審美對象深處的本質性東西,並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去創造美和設計美。單憑一時感覺的靈性而缺少後天的藝術素養的培植,是難以形成非凡的才情底蘊的。
事實上,每一個智商正常的人都能夠去欣賞美,這是人先天就具備的認識能力,英國哲學家赫伯特·里德曾說:“感覺是一種肉體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後天習得的。”他又說:“美的起點是智慧,美是人對神聖事物的感覺上的理解。”可見,感覺是人人都具備的,但在美的事物面前,人們所獲得的審美享受是有深有淺,有全有缺,有正確有謬誤,有健康有庸俗的。出現這種現象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的高低有很大關係。我國有句成語叫“對牛彈琴”,常用來諷刺說話辦事不看對象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確是存在著審美能力上的差異,審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雖然與人的生理進化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來源於文化藝術知識的獲取和美感薰陶,來自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在服裝領域取得偉大成就的設計大師們,都是依*深厚的功底素養,來施展他們出色的設計才華的。
因此,若想學好服裝設計,就必須要多接觸相關的藝術門類,比如多聽音樂會、多看藝術展覽,讓各種藝術的美不斷地感染、薰陶,使自己不斷加深對美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使自己具有非同一般的藝術品味。要記住,不要在意別人說自己眼高手低,相反地,我認為這種評價是值得高興的,因為,只有“眼高”的人才能促使“手高”,眼不高的人,手永遠也不會高起來。
四、 要儘快讓自己變得敏感起來
設計創作的最初靈感和線索往往來自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些事物看似平凡或者微不足道,但其中也許就蘊含著許多閃光之處,如果設計師對此熟視無睹,不能發現它們的存在,就不能及時地去捕捉它們和利用它們,那么,許多有用的設計素材就會失之交臂。
因此,從學習之初,就要注重培養自己對事物的敏感性,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所謂的敏感,是指人的心理或生理上對外界事物的快速反應。設計師能從外界任何的景觀或者事物中,對其具有的形象特徵、色彩情感、質地美感等做出快速反應,通過心理活動產生豐富的聯想,就能激發出設計靈感,從而獲得創作上的突破。例如皮爾·卡丹先生就是一位對事物很敏感的設計師,他能從北京故宮建築的飛檐造型中發現其在服裝造型中的利用價值,設計出著名的翹肩造型,並為他帶來巨大的社會聲譽和商業利益。
可見,能從看似平凡的事物、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有意思的、有趣的、有價值的東西,對於個人是多么重要,這種能力的具備是成就一名出色的設計師的重要素質之一,作為學習者,不能不加以重視。
五、要儘快讓自己變得時尚起來
時裝是否受到市場的歡迎,很大因素取決於是否有時尚性和流行性。難以想像一個觀念陳舊、衣著落伍的設計師能做出非常時髦、時尚的作品。當然,要使自己變得時尚不一定都得*外表,關鍵是,要讓自己的心變得有強烈的時尚感,要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具現代意識。
雖然,有時時尚的東西不見得都好、都美,但作為設計師,自己必須要有接納的胸懷,對待新觀念、新現象不能帶有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要學會把自己放進去,去接受,去思考,這樣才可能使自己的設計作品能與時代同步,甚至引領時尚。
六、要主動為自己創造實踐的機會
有許多在校學生常常抱怨學校安排的實踐教學太少,坦白地講,這的確是現有教學上存在的問題,要想改進,需要時間,因為這涉及眾多方面原因,*學校的單方面努力是不夠的。
但是,決不能因為學校在實踐教學上的不足和困難而放棄主動學習的機會。大家知道,服裝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真正認識服裝,才能獲有更多的直接經驗,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設計。因此,建議在不影響正常校內學習的情況下,要主動為自己創造實踐的機會,比如參加各種時裝賽事、去服裝企業兼職、給在企業服務的學長做助手等,雖說自己不一定能輕易地獲得機會,但要相信一點,機會一定是為努力付出的人而準備的。
七、要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和合作
作為一個設計師,要想順利的、出色的完成設計開發任務,使自己設計的產品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離不開方方面面相關人員的緊密配合和合作。例如,設計方案的制定和完善需要與公司決策者進行商榷;市場需求信息的獲得需要與消費者以及客戶進行交流;銷售信息的及時獲得離不開行銷人員的幫助;各種材料的來源提供離不開採購部門的合作;工藝的改良離不開技術人員的配合;產品的製造離不開工人的辛勤勞動;產品的質量離不開質檢部門的把關;產品的包裝和宣傳離不開策劃人員的努力;市場的促銷離不開公關人員的付出。
因此,作為設計師,必須樹立起團隊合作意識,要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和合作。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校學習期間就開始注意鍛鍊和培養,並努力使之成為一種工作習慣,這對今後開展工作會十分有益。

版師

時裝設計師時裝設計師版師
在設計圈裡,人們把版師稱為服裝結構設計師。之所以被稱作結構設計師,是因為版師們的工作主要是將設計師的平面服裝效果圖,立體化、現實化。一幅幅的服裝平面設計圖,通過版師一系列的工藝分解被結構化,從而能夠使服裝以適合工業生產的方式從服裝生產企業生產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版師是服裝設計與生產的橋樑。
版師對服裝的處理不僅要符合設計師唯美、時尚、個性化的要求,還要適合工廠可操作性、工業化,經濟化的要求。’這也意味著版師不僅要了解時尚,更要了解生產時尚的各種製衣設備的發展趨勢和設備性能。相對於設備銷售市場對機器的流行、性能的反饋,版師們對縫製設備的信息反饋更具有前瞻性、引導性和創造性。
前瞻性是由於版師們具有對流行趨勢的把握能力。曾為張肇達、吳學凱、吳海燕、房穎等國內著名設計師做過發布會的版師楊軍說:“版師對於哪種縫紉設備在市場上會流行通常要早知道一年,有的甚至三年。因為每一季的時裝發布會都是提前一年舉行的,而在發布會前,各種流行元素都已經由設計師在平面圖上表現出來了。這些流行元素在設計師腦中蒐集、成型的過程則最起碼又要幾個月時間。各種流行元素包括面料、線跡、是否滾邊等都可以用來表現不同的風格,而對這些元素的不同表現就涉及到不同的機型,從而會造成這些機型的大量使用和銷售,這對設備生產廠家組織生產和銷售具有一定參考意義。像今年白領等著名品牌所大量使用的雪紡面料,就是今年夏天的流行趨勢,而凸顯這一流行趨勢的發布會則是去年舉行的。受此影響,今年適應薄料尤其是超薄料縫製的縫紉機就比較會暢銷。”

趨勢

時裝設計師時裝設計師趨勢
現在服裝越來越強調細節,任何一個對細節的處理都會表現在機器上。比如,一些大牌服裝如AMARNY等衣服的線跡做得非常乾淨,一趟線走過來把暗線全部蓋住,根本看不出有暗線。甚至里襯也不再處理的毛糙,也趨向於平整,不多留線跡。這一趨勢必然使那些能夠滿足加工要求的縫紉機大受歡迎。線跡的明暗、間距的大小、面料的厚薄、不同面料的拼接等等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演繹出不同的時尚和風格,相應地就會產生對不同機型的要求。所以,加強與版師的交流對縫製設備企業的生產導向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縫製設備的技術革新和相應引起的功能變化對版師們也有比較重要的作用。因為在版師的工作中,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每一季之前,向服裝設計師提供相應的工藝信息、最新的設備信息,以使設計師能將之融入設計中,表達設計意圖。這就使得版師們需要大量的設備信息,了解每種機型的功能以及可以達到的功能。但是,目前縫製設備生產廠家卻很少有主動向版師提供相關信息,致使版師們缺乏相應的信息渠道。
說到版師對縫製設備的創造性作用,版師們是無奈中又有些自豪。因為缺乏與縫製設備生產廠家的有效溝通,有時面對設計師們對某一風格的工藝體現,版師們找不到相應的機器,就只好自己動手改設備。這往往造成改良後的設備在服裝廠廣泛使用,雖說有自豪感,但對版師和工廠的工藝師們來說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負擔。更何況,畢竟不是專業的設備生產技術人員,改動的效果只能是差強人意。因此版師們非常希望,設備生產廠家能提前介入開發出市場需求的產品,從而形成一種設計促進設備創新,設備激發設計靈感的良性循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