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一個剛從學校畢業想當記者的女孩子安迪(安妮·海瑟薇飾演)在尋找工作無果的情況下進了一家頂級時裝雜誌天橋給總編當助手。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她發現她的工作簡直是噩夢,因為這個女總編米蘭達(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對待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尖酸刻薄,緊張的氣氛蔓延在整個雜誌社。
這個時尚的女魔頭無論公事私事都交給助手打理,把安迪折騰得苦不堪言。如在有颶風的時候,讓安迪去找飛機把她從邁阿密送回紐約(原因是自己的雙胞胎次日早上要在學校表演);當安迪不小心壞了她的規矩時,讓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只是因為她的雙胞胎急於知道下面的故事;在女魔頭發現安迪的能力高於第一助手艾米莉時,決定讓安迪代替艾米莉去巴黎。艾米莉的理想就是去巴黎。並且要安迪自己告訴艾米莉這個噩耗。安迪一一照做,傷害了艾米莉,安迪卻認為是自己實在沒有辦法選擇。
安迪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得過且過,不為工作而改變自己,到後來主動換上了在時尚圈子裡的衣服,完美地完成著她的工作。但最後通過與女魔頭的交談,發現自己得到了工作,卻放棄了家人和朋友,並且為了工作上的進步要將別人狠狠打壓下去之後毅然離開了雜誌社並尋回了自己失落的幸福。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 角色 | 配音 |
梅麗爾·斯特里普 | 米蘭達 | 曹雷(中國大陸配音) |
安妮·海瑟薇 | 安迪 | 詹佳 |
艾米莉·布朗特 | 艾米莉 | 黃鶯 |
吉賽爾·邦辰 | 塞麗娜 | —— |
艾德里安·格尼爾 | 納特 | 吳磊 |
翠茜·索姆斯 | 莉莉 | —— |
阿麗克謝·吉爾莫 | 克拉克 | —— |
麗貝卡·麥德 | 喬斯林 | —— |
里奇·索莫 | 道格 | —— |
丹尼爾·遜亞塔 | 詹姆斯 | —— |
西蒙·貝克 | 克里斯蒂安 | 任偉 |
斯坦利·圖齊 | 奈傑爾 | 劉欽 |
詹姆斯·諾頓 飾 | 史蒂芬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Wendy Finerman、Karen Rosenfelt |
導演 | 大衛·弗蘭科爾 |
副導演(助理) | Stephen Lee Davis、Michael Pitt |
中文公映譯製職員
其他配音人員 | 王肖兵、狄菲菲、程玉珠、張惠、胡平智、劉欽 |
劇本翻譯 | 李曉軍 |
譯製導演 | 程玉珠 |
錄音 | 楊培德 |
剪輯 | 粱瑩 |
混合錄音 | 魏魯建、楊培德 |
數碼聲製作、洗印加工 | 上海電影技術廠 |
譯製 | 上海電影譯製廠 |
進口 |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
發行 |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
角色介紹
米蘭達 演員 梅麗爾·斯特里普 穿普拉達的女王,頂級服裝雜誌社的主編。每天早晨的生活從四杯咖啡開始,她追求完美、心細如針、尖酸刻薄、敏銳善變,是讓人望而卻步的工作狂、女王。 | |
安迪 演員 安妮·海瑟薇 初入職場的清新女生、單純的菜鳥,機緣巧合來到頂級服裝雜誌社給“女王”當助理,在苛刻無比的環境中歷練成長,卻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這樣的工作節奏。最後,她離開了“女王”,回歸了愛情與親情。但她的用心付出也換來了女王的親筆推薦信。 | |
艾米莉 演員 艾米莉·布朗特 米蘭達的第一秘書,自以為自己是最能勝任米蘭達秘書一職,在安迪出任職時,處處挖苦安迪。夢想是去巴黎,但是在魔頭的不斷壓迫下無力反抗,受到傷害。 |
音樂原聲
歌曲目 | 歌手名 | 專輯資料 |
---|---|---|
Vogue | 麥當娜 | 原聲資料唱片集 封面 |
Bittersweet Faith | Bitter:Sweet | |
City of Blinding Lights | U2 | |
Seven Days in Sunny June | Jamiroquai | |
Crazy | Alanis Morissette | |
Beautiful | Moby | |
How Come | Ray LaMontagne | |
Sleep | Azure Ray | |
Feelin' Hypnotized | DJ Colette | |
Tres Tres Chic | Mocean Worker | |
Here I Am [Kaskade Radio Edit] [Edit] | David Morales | 專輯類別:原聲帶、影視音樂 |
Suite from The Devil Wears Prada | Theodore Shapiro | 發行時間: 2006年07月11日 |
幕後花絮
為了準備自己的角色,安妮·海瑟薇特意在拍賣行里做了一個星期的助理。影片中安德里亞和母親的合照其實就是安妮·海瑟薇和自己母親的照片。
在影片裡,米蘭達出場時拎的那個手袋的確是普拉達的。影片中米蘭達沒有化妝哭泣的那個鏡頭是斯特里普的主意,她覺得這樣更能展示人物的內心。為了給米蘭達找到合適的雙胞胎小演員,劇組面試了超過100對雙胞胎。
《VOGUE》美國版主編安娜·溫圖爾通常被認為是米蘭達的原型。她應邀出席了影片首映式。在首映式上,她從頭到腳穿的都是普拉達。小說作者勞倫斯·魏絲伯格在影片中出演了米蘭達的雙胞胎的保姆,這是個不署名的小角色。
梅麗爾·斯特里普的女兒麥米·古默在影片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可是她的鏡頭最後被剪掉了。
在影片結束後,斯特里普把自己的衣櫃拿出來做了慈善的義拍。
獲獎記錄
年份 | 名稱 | 種類 | 類型 | 得獎者 |
---|---|---|---|---|
2007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提名 | 最佳服裝設計 | Pat Field |
最佳女主角 | 梅麗爾·斯特里普 | |||
2007年 | 美國金球獎 | 獲獎 | 最佳音樂/喜劇片女主角獎 | 梅麗爾·斯特里普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艾米莉·布朗特 | ||
2007年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提名 | 最佳女主角 | 梅麗爾·斯特里普 |
最佳女配角 | 艾米莉·布朗特 | |||
最佳改編劇本 | 艾蓮·布洛什·麥肯納 | |||
最佳服裝設計 | Pat Field | |||
最佳化妝&髮型 | Nicki Ledermann | |||
2007年 | MTV電影獎 | 提名 | 最佳反派 | 梅麗爾·斯特里普 |
最具突破表演 | 艾米莉·布朗特 | |||
最佳喜劇表演 | 艾米莉·布朗特 | |||
2007年 | 人民選擇獎 | 提名 | 最受歡迎電影歌曲 | 阿蘭妮斯·莫利塞特 |
2006年 | 青少年選擇獎 | 提名 | 最佳突破電影女星 | 艾米莉·布朗特 |
最佳電影火花 | 梅麗爾·斯特里普 安妮·海瑟薇 | |||
最佳夏日喜劇類電影 | 全體劇組 | |||
最佳電影混球 | 梅麗爾·斯特里普 |
幕後製作
影片原著
影片《穿普拉達的女王》是根據勞倫·魏絲伯格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近30周。
作者勞倫·魏絲伯格就是一個從學校剛畢業不久的女孩,她在畢業之後進入了大名鼎鼎的美國《Vogue》雜誌擔任總編輯助理。
在工作了一年後辭職,之後便創作了《穿普拉達的女王》一書,把自己的工作經歷寫了出來。
而書中女王老闆便是現實生活中的美國版《Vogue》主編安娜·溫圖爾。
主創團隊
福克斯公司打算在2003年便運作《穿普拉達的女王》,但當時預期的導演彼得·海吉斯在海外拍片,因此影片的導演便由大衛·弗蘭克擔任。
弗蘭克原來是一名職業的電視劇導演,其作品有著不錯的收視業績且頗受歡迎。
一直致力於電視劇《欲望都市》的拍攝,非常擅長女孩與城市這樣的題材。
演員方面邀請了奧斯卡影后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女主角米蘭達,而女二號便由安妮·海瑟薇擔當。
玩轉時尚
影片多次出現奢侈的、價格高的時尚服飾和流行尖端的用品。
從蘋果電腦到最尖端的Danger Hiptop手機,從銀白色紀念版的摩托羅拉V3到賓士S550,其中影片中最昂貴的一個道具是價值10萬美元的弗萊德·雷頓的項鍊,影片可謂是奢侈品的大薈萃。
影片服裝設計的是熱門美劇《欲望都市》的服裝設計師帕翠西亞·菲爾德擔任。
雖然影片服裝方面的預算只有10萬美元,但有普拉達公司的贊助,設計師便讓梅麗爾·斯特里普在影片中總穿著普拉達,從身上的衣服到腳上的鞋子,有40%屬於普拉達的產品。
而影片中秘書們都穿著CK、Vivienne Westwood、Rick Owens名牌的衣服。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
Fox 2000 Pictures |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 Fox 2000 Pictures | 二十世紀福斯荷蘭分公司 |
Dune Entertainment | 20世紀福斯公司 |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 二十世紀福斯公司 |
Major Studio Partners | 二十世紀福斯公司 | 二十世紀福斯德國分公司 | Fox-Warner |
Peninsula Films | Gemini Ukraine | Twentieth Century Fox | RTL Entertainment |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 美國廣播公司 | 二十世紀福斯家庭娛樂公司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2006年6月30日 | 波多黎各 | 2006年6月29日 | 新加坡 | 2006年8月31日 |
菲律賓 | 2006年9月20日 | 以色列 | 2006年9月21日 | 墨西哥 | 2006年9月22日 |
丹麥 | 2006年9月22日 | 巴西 | 2006年9月22日 | 法國 | 2006年9月27日 |
泰國 | 2006年9月28日 | 澳大利亞 | 2006年9月28日 | 阿根廷 | 2006年9月28日 |
斯洛維尼亞 | 2006年10月5日 | 烏克蘭 | 2006年10月5日 | 俄羅斯 | 2006年10月5日 |
英國 | 2006年10月5日 | 哈薩克斯坦 | 2006年10月5日 | 白俄羅斯 | 2006年10月5日 |
匈牙利 | 2006年10月5日 | 土耳其 | 2006年10月6日 | 愛爾蘭 | 2006年10月6日 |
立陶宛 | 2006年10月6日 | 西班牙 | 2006年10月6日 | 芬蘭 | 2006年10月6日 |
拉脫維亞 | 2006年10月6日 | 波蘭 | 2006年10月6日 | 德國 | 2006年10月12日 |
義大利 | 2006年10月12日 | 冰島 | 2006年10月12日 | 瑞典 | 2006年10月20日 |
科威特 | 2006年10月23日 | 比利時 | 2006年10月25日 | 捷克 | 2006年10月26日 |
韓國 | 2006年10月26日 | 葡萄牙 | 2006年10月26日 | 委內瑞拉 | 2006年10月27日 |
愛沙尼亞 | 2006年10月27日 | 埃及 | 2006年11月15日 | 日本 | 2006年11月18日 |
票房成績
《穿普拉達的女王》是製作成本僅3500萬美元的小成本影片,在美國上映首日的票房為940萬美元,周末三天收入2750萬美元。在北美博取了1.2億美元的票房,全球的票房收益高達3億多美元。
影片在法國時共上映507塊銀幕,上映3周累計票房1010萬美元;在澳大利亞上映三周累計票房920萬;在中國台灣共有98塊銀幕上映,首周末票房120萬美元。
影片評價
北美評價
影片充滿智慧而且切中要害。(《波士頓環球報》評)
華麗的衣著和出色的時尚女主角讓這齣吸引人的喜劇更加完美。(《好萊塢紀事報》評)
聰明的斯特里普沒有選擇模仿時尚雜誌的編輯安娜·溫圖爾,小說中的人物原型,反而創造出屬於她自己的讓人信服的個性。(《紐約郵報》評)
斯特里普銀色的頭髮和蒼白的皮膚,低語式的說話方法跟她的姿勢一樣出色。斯特里普版的米蘭達足以讓人望而生畏。(《紐約時報》評)
影片為2006年度最佳水平的一流喜劇。(《亞特蘭大日報》評)
中國評價
影片主題討喜
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上,缺乏像《穿普拉達的女王》這樣的時尚類題材,是一部適合每一個職場新人看的電影。
影片中體現了白領階層群體中所關心的話題,諸如:初次擇業、職場奮鬥、事業與家庭、個人形象提升,甚至連減肥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相應的情節。
每個年輕人、每個女性觀眾都能夠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老闆的影子,在時尚圈人士和年輕女性白領產生強烈共鳴,被奉為“辦公室生存寶典”,成為都市白領與各色老闆鬥智鬥勇的熱門話題。
另一方面,影片中大量時尚潮流元素也為女性在辦公室這個大競技場中爭奇鬥妍提供相當多借鑑,成為一部引領風潮的影片。輕鬆幽默的影片基調、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及精緻的影片質量做成同類型影片中的佼佼者。(新浪娛樂評)
角色塑造成功
在影片中梅麗爾·斯特里普一改過去擅演的情感豐富內斂的柔婉女性形象,出演一位隻手遮天、高高在上、專制老辣的冷麵“女王”。
而斯特里普在影片中不像某些學院派演員那樣濫用演技,表演沒有絲毫過火,言行舉止自然適中,在細微的表情神態中,骨子裡透出“女王”的威嚴震懾。
而在這位女強人背後的孤獨淒涼,斯特里普同樣拿捏到位,動人卻不見丁點矯情虛假。(《羊城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