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價值分析
昭武通寶一般的小平錢收藏價值不是很大,十幾年來漲幅不大。但篆書的昭武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昭武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5元 武三桂昭武元年鑄。分小平、折十兩種,面文楷、篆二體直讀,小平錢徑2.4厘米,重3.7克上下,楷書者背可見工字,余皆光背,折十錢徑3.5厘米,重10.5克。背篆書壹分,折銀一分行用。此錢書體優美,製作精良。.
昭武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000元
昭武通寶篆書折五背"壹分" 1200元
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為維持人心,鑄“昭武通寶”。此錢仿明代錢幣舊制,其版式有小平,折五,折十型。小平楷書錢比較多,一般光背,背“工”比較多見;小平篆書的比較少;折五,折十型錢幣都是篆書大錢,背“一分”。篆文古拙。但此幣流通時間不久,流通不廣,因吳三桂在這年八月死了。“昭武通寶”是在衡陽鑄造發行的唯一古錢幣。
價值分析
昭武通寶一般的小平錢收藏價值不是很大,十幾年來漲幅不大。但篆書的昭武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昭武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5元 武三桂昭武元年鑄。分小平、折十兩種,面文楷、篆二體直讀,小平錢徑2.4厘米,重3.7克上下,楷書者背可見工字,余皆光背,折十錢徑3.5厘米,重10.5克。背篆書壹分,折銀一分行用。此錢書體優美,製作精良。.
昭武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000元
昭武通寶篆書折五背"壹分" 1200元
“通寶”是中國自唐初至清末銅幣的一種名稱。早期多以重量作為錢幣名稱,如半兩、五銖。另有元寶、重寶、之寶等錢。唐代改變了秦、漢以來錢幣以重量命名的習慣,唐...
來歷 歷代概況 收藏價值清朝穆宗載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鑄造。版式類似“康熙通寶”,同治通寶“乾隆通寶”,有蘇,川,雲,源。昌,桂等記局,但鑄量較清朝前期錢已有大減。如寶...
簡介 價值 錯版 牙樣 參考資料永曆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的鑄幣。《三藩紀事本末》對此有較為明確的記載:“永明王神宗孫,避於梧州,於丙戌改元‘永曆’,其錢有大小4種。這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末農...
簡介 鑑賞常識 行情分析利用通寶是吳三桂鑄造的錢幣。版式大致有背“厘”,“二厘”,“五厘”,“一分”,以記折銀。也有光背和背“雲”,背“貴”等字。文字書寫頗為工整。
歷史背景 市場價值是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以後,於永曆三年(1649年)稱東平王時的鑄幣。興朝通寶大致可分為平錢(背工)、折五(背五厘)、折十(背壹分)三種,其中又各有不同...
“興朝通寶” 平錢-背下工 折五錢-背五厘 折十錢-背一分貝類貨幣在我國遠古時期,大約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因為生產力低下物質極不豐富,所以一個部落或者一個家庭還沒有多少剩餘產品可以用...
貝類貨幣 天然海貝洪化通寶,材質黃銅,直徑24.3mm, 厚2mm ,重3.2g 。有背日紋、工、戶。洪化通寶是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鑄的。明末清初,順治帝為奪取全國政權,先...
基本內容,歷代所鑄的錢,基本上都是以年號命名的。如元代的“至元通寶”、明代的“洪武通寶”、清代的“乾隆通寶”等。通寶,是中國唐以後錢幣的一種名稱,因鑄文中有“通寶”字樣而得名。在錢幣上鑄“通寶”字樣,起源於唐高祖武德四年...
古幣詮釋 發展簡史 專用名詞 年代劃分 收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