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寺塔

昭明寺位於福建省福鼎市城西3.5公里的鰲峰山頂,建於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歷史。昭明寺為福鼎聞名海內外的千年古剎之一。1989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昭明寺簡介】

昭明寺位於福建省福鼎市城西3.5公里的鰲峰山頂,建於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歷史。相傳為昭明太子蕭統所建,故名。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寺內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法堂、禪堂、藏經樓、淨土堂、玉佛樓、白衣閣和六角磚塔等。塔基面積47平方米,塔身高25.6米,七層,為樓閣式仿木結構空心磚塔。塔內有扶梯,登塔頂可鳥瞰桐城全景。1982年再次重修。1989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供有釋迦牟尼佛舍利一粒,迎自斯里蘭卡,為鎮寺之寶。

昭明寺為福鼎聞名海內外的千年古剎之一。位於城區西北約六公里的鰲峰山。建於南朝梁大通元年(527),相傳為昭明太子蕭統所敕建,題有匾額,故而得名。同時,“造七級浮屠,以鎮溫麻”。宋、明兩代,歷經火焚。明嘉靖十三年(1534),塔寺並修。由於年代遠久,殿宇毀壞不堪。改革開放以來,在釋青芝、釋界讓法師的帶領下,全寺僧眾艱辛創業,重興寺宇。1983年,有星洲廣平法師錫迥祖國觀光,參拜昭明寺,見古塔、大殿勢將傾塌,歸稟立船大和尚,叨蒙濟款重新修建。同時請三十三尊銅佛安供塔龕內。昭明古塔為福建省最早寺塔之一。經重新修建,已恢復舊觀。
其塔基面積四十七平方米,塔高二十五點六米,為樓閣式仿木結構,空心磚構,塔內設有扶梯。塔後復修的藏經閣為磚木結構,高二十四米,面積八百四十平方米,古色古香,壯觀巍峨,為閩東之冠。
佛歷2541年,復有星洲遠藏、法麟、法輝等法師錫迥祖國朝聖,掛搭昭明,愛其山水秀麗,帚為發動善信,來此啟建水陸功德,獻資修建禪堂、玉佛殿等。重建後,寺宇呈現一新。“昭明古剎”為趙朴初所題。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藏經閣;左右廂分別有鐘樓、鼓樓、念佛堂、法堂、怡怡齋、僧寮、五觀堂等。山門前有慧明舍利塔、飛翠亭、昭明太子讀書台等遺址。全寺占地面積達一萬五乾平方米。現有僧人七十人,初具叢林規模。
1994年、1995年先後應縣居士林和新加坡三十二位居士請求,分別舉辦水陸法會。1998年4月,該寺舉行界奇方丈升座慶典。我市黨政領導及新加坡居士、武漢市居士以及溫州地區和福鼎信眾達千餘人前往祝賀。
每當夕陽西下,寺內的琉璃瓦、銅鈴、銅鐘與夕陽交相輝映,相伴陣陣低沉的梵鍾,昭明寺越加金碧輝煌。前人把這景觀稱為“昭明夕照”,列為桐城八景之一。登臨時可由棲林寺沿“十八盤”(嶺)拾級而上,富有情趣。亦可由桐城驅車直達。登上千載古塔遠眺,山川城廓一覽無餘。新房林立,雙溪襟流,令人陶醉。不禁令人品味古詩“古剎南朝地,登臨遠俗氛,鳥啼山外樹,人踏嶺頭雲,塔影參天留,鐘聲帶雁聞,興亡思帝子,黃葉落紛紛。”“塔影西斜紅日暮,炊煙起處是桐廬。”寥寥詩句把千年古寺描繪得淋漓盡致,如人其境。明簽事林愛民、參政游朴等古代名人均有詩賦。清乾隆翰林院編修何西泰游寺留詩曰:“我來訪勝招提境,斷褐猶存帝子名。地是上方塵世隔,座聞清馨道心生。文章六代辭華盡,香火千秋感慨平。不用登臨更懷古,寒流東去夕陽明”。

【昭 明 寺 志】

(清)王作謨 王作賓

昭明寺始自梁大通元年,昭明太子賜建額並造浮屠以鎮溫麻。長兄貫嶺始祖小回公復舍山場並田產,而昭明寺大振焉.其山內 更育一二小寺今已廢毀. 開山住持僧惟精,先則棲林後入寺。宣和二年庚子,有信女潘六娘砌築寺內開井街一所,薦夫王十郎即浮柳洋小敬公之世孫也。 明天順六年壬午,僧宗昂宗孚改建佛殿。成化十年甲午,僧了淨重修焉,及國朝康熙元年壬寅,福寧州吳總鎮大人諱萬福公捐俸重修, 並塑大人像於藏經閣偏殿。康熙三十八年已卯,僧真一又募緣重修佛殿。乾隆元年丙晨,塔寺並修。吾族捐銀壹百兩付與住持僧 二羲、真玉.同治十年辛末,住持僧博詢系西園高姓人,興工改建佛殿。及拆散,因事管押縣署。越二年,北關外李中壁、 葉際腸等出而重建。貫嶺宗叔祖蘭汀公監收寺租以助建費。閱年余告成功。吾族捐錢貳拾余兩,招僧天壽為主持 以事香燈。光緒四年甲寅,募緣修塔。茲將碑誌·場田畝統錄列於後…… ------摘錄福鼎透埕鄉《太原郡王氏宗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